清洁生产|减污降碳、提质增效——2024年度南京市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分享
(来源:南京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为引导企业持续开发使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更好发挥清洁生产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和先进技术评选工作,展示我市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成效,特在“南京生态环境”公众号开设“清洁生产典型案例”栏目,对全市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和先进技术进行展示,供相关企业学习借鉴,在工业领域营造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的浓厚氛围。
今天,宁小环将带领大家开启——设备升级篇
PART.01
(一)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新生圩港务分公司码头“散改集”改造案例
项目基本情况: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新生圩港务分公司是由南京港第四港务公司和南京惠宁码头有限公司一体化整合而成的散杂货装卸公司,主要从事煤炭、铜精矿、铁矿石、石油焦等大宗散货和化工、粮油、钢材等件杂货的装卸中转、储运等业务。
公司码头的煤炭、铜精矿等货物原本以散货形式进行运输、装卸和仓储,由于缺乏封闭性,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且作业流程繁琐、对人工依赖度高,导致效率低下。在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中,企业对码头实施“散改集”改造,将原本的散货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输,并以集装箱为单位开展装卸和仓储,同时通过智能系统实现集装箱调度、作业流程自动化控制,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


应用成效:
该方案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粉尘无组织排放83.35吨,年节约货物成本和人工成本共计72.82万元。“散改集”改造案例还可推广应用于粮食、化工产品、焦炭等货物运输领域以及铁路货运站、内河码头等物流节点,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PART.02
(二)南京飞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设备镀锡机改造案例
项目基本情况:
南京飞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镀锡铜包钢线、镀锡铜线、铜包钢线及接插件。公司成品车间原镀锡机生产的成品存在压线、卡线等问题,导致不合格率偏高、材料损耗较大。为提升产品精密度与平整度,企业对生产设备镀锡机进行改造。本轮改造投入14.1万元,聚焦产品工序镀锡末端的收排线工艺,对5条镀锡线实施革新,新增3台精密排线机和2台精密排线与激光排线组合机,以提高收排线效率、减少残次品。

应用成效:
方案实施后,通过提升设备自动化程度和优化生产流程,成品率提升4%,满负荷状态下每年可减少方线残次品(一般固废)约15吨,年节约成本约33.3万元。镀锡机改造这一聚焦精密线材收排线环节优化的案例,可推广应用到对线材/带材的精密成型、收卷及排线有高要求的多个领域,包括金属线材加工、线缆制造、精密金属制品制造、高性能或特征纤维制造、贵金属加工等。
PART.03
(三)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5G+AI”检测系统案例
项目基本情况:
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溧水区东屏工业区,为解决人工检测存在的漏检问题,企业投资40万元在检测工序新增自动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由北京玻钢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发,并在企业应用中不断完善。系统基于“5G+AI”的多产线表面质量检测集控与自动判定应用技术,专门针对风电叶片拉挤板产品开展质量检测,融合了机器视觉与大数据赋能的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多产线细分质量等级、生产实时监控、过程质量判定和预警、历史质量回溯和跟踪等功能。


应用成效:
方案实施后,产品合格品率提升10%,每年减少废品产生量约201.5吨,节省生产成本114万元。自动在线检测系统还可推广应用于对产品表面质量、外观精度及批量检测效率有高要求的领域,包括电子电器领域(识别电器外壳、显示屏等精密部件的微裂纹、污渍等)、航空航天领域(检测飞机机身、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部件的细微缺陷)、新能源领域(检测光伏组件、锂电池外壳等的隐裂、腐蚀点等)、包装印刷领域(识别包装材料的印刷缺陷)以及金属加工领域(检测钢板、铝型材等的表面氧化皮、轧制缺陷等),引入该系统可实现高效、精准、可追溯的质量管控,适配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