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个未来|东华科技:以资源优势打造淄博钙基新材料全产业链
编者按
拼经济,就是拼未来。
为贯彻淄博新春第一会“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的部署要求,2月25日上午,由淄博市委网信办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拼出个未来——淄博网络名人重点企业项目一线行”活动正式启动。两天时间里,10位资深媒体人和网络大V将走进7家重点企业的项目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记录淄博推动项目建设的瞬间,展示转型新征程下淄博大抓项目建设的干劲,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激发起更多“拼”的意识和“拼”的劲头。
早春的淄川涌动着奋进的春潮。
山东能源集团携手淄川共建的钙基新材料产业园正在全速推进中。
2月25日上午,“拼出个未来——淄博网络名人重点企业项目一线行”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首站,十余名知名记者及网络名人来到淄川区龙泉镇,实地参观山东能源集团钙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现场。
一进展厅,大V和记者纷纷将镜头聚焦在展厅中央的产业园规划沙盘上。
柳泉石矿是江北地区难得的高品质石灰石矿,氧化钙含量最高达54%。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华科技)多年来一直在推进石灰石资源梯级利用,依托于柳泉石矿的石灰石资源,以钙基新材料作为研究方向,钙基新材料产业园成为东华科技从传统水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
在老厂区,企业负责人还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全国第一个水泥“工业大脑”。东华科技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水泥生产,成为企业生产管理全面智能化的标志。

据介绍,“工业大脑”围绕水泥熟料生产的能耗优化、质量稳定目标,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和迭代升级,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智控生产、质量稳定。在“工业大脑”2.0优化升级后,水泥熟料生产实现全过程智能管控,该公司每吨水泥熟料平均节约标准煤0.5公斤,节约电耗1度,生产关键工艺标准差减少30%以上,实现了同等条件下产量最高、质量最优、能耗最少。
在纳米碳酸钙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地上运输车辆进进出出,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负责人介绍了项目建设进展,产品优势以及市场前景,并回答了大V和记者的提问。
据悉,钙基新材料产业园主要包括柳泉石矿绿色数字矿山项目、工业钙石加工线项目以及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
作为产业园核心的纳米碳酸钙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4亿元,采用国内最成熟的间歇鼓泡搅拌碳化法生产工艺和最先进的碳化活法一步法生产技术,并配套国内唯一的智能化碳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成后将是省内最大的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可实现“全省建设规模最大”“全国装备水平最高”“生产工艺最先进”“全国首个数字化碳效管理系统”“行业首个智慧工厂”五项突破。
未来,他们还将通过延链向下招引密封胶、高端钙塑制品项目,可拉动产值增加10亿元以上,对淄川区和淄博市的新材料及绿色建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来到生产现场,设备轰鸣、车辆穿梭,职工干劲十足。“项目生产现场非常壮观。”淄博记事本账号负责人感叹道,淄川是一个拥有优质资源的地方,依托于当地丰富资源,才能形成相关产业链,也希望更多相关配套产业能够落户淄博。

作为山东能源集团打造钙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东华科技成立于2004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年可生产功能性粉体材料1000万吨、钙基新材料300万吨,具备提供全场景、全价值链碳管理及工业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的水泥建材企业。
据介绍,其主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高铁、轻轨、高速、机场、海底隧道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工程项目。
2022年6月,山东能源集团与淄川区政府确定共同建设钙基新材料产业园,规划投资78亿元,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数字化和“碳中和”三大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四化”(高端化、生态化、智能化、集约化)“四零”(零购电、零排碳、零排废、零化石能源)园区,建成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和国家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