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不可能三角”,宁波银行如何实现低不良、高拨备的跨周期盈利
文|李意安
整个2023,“卷”是各行各业的生态主题,对银行业同样如此。深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马太效应在进一步放大。2023年,在银行业绩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作为城商行中长期绩优的大蓝筹,宁波银行再次提交了“高分”答卷。简单复盘几个财务数据:
公司资产总额27,116.62亿元,较年初增长14.60%;
各项存款15,662.9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6%;
各项贷款12,527.18亿元,比年初增长19.76%。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0%;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
不良贷款率为0.76%,拨备覆盖率461.04%;
资本充足率为15.0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08%,总资产收益率为1.01%。
各项业绩指标,横向比较可谓断层领先。纵深来看,自2007年上市以来,总资产规模从不足800亿元增长至如今的2.7万亿元,增长逾33倍,不良率始终却始终保持在1%以下,在上市银行的阵营里,这样跨周期盈利的长跑战绩,只此一家。而更重要的是,这样极致的“低不良、高拨备”为宁波银行铸就了强悍的风险抵御能力,成为未来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
把控安全边际的前提下,将增长拉满,是宁波银行的强项。看起来,宁波银行赢得很轻松,但事实显然显然并非如此。只有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结果,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复盘宁波银行的过往表现,会发现宁波银行很多战略选择和经营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
01
首先,周期的把握和行业的选择。银行作为金融活水灌溉各行各业,赚的是周期的钱,因此,赚多长周期的钱,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尽管所有银行都在强调长期主义,但复盘既往各类业务违规或业绩滑铁卢,会发现银行业赚快钱的做法不在少数。而宁波银行的经营逻辑则完美自洽。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房地产的经营态度。在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的那些年,宁波银行对房地产似乎是处于一种脱敏的状态。翻看宁波银行过往十年的财报数据,房地产业在全行的贷款余额中占比一直处于行业中的绝对低位,2019年甚至一度被压降到了5.35%。甚至,宁波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的经营热情都很低。今天,当房地产风险成为大多数银行业艰巨的拆弹任务,宁波银行房地产业不良率仅0.1%,没有历史包袱,经营数据呈现一派乐观气象。而宁波银行在大诱惑面前克制放贷冲动并非偶然。2008年4万亿大水漫灌,作为最接近水源的存在,2012年之前,银行们都活在一种非理性繁荣之中,金融风险是有滞后性的,2013年开始,过度放贷引发的风险开始逐步暴露。此后经济环境陷入了漫长的疲软期,黑天鹅不断,银行们的坏账再未重返1%以内。这几乎可以说是银行业的集体命运,除却宁波银行——在银行不良率监管红线已经放宽到5%的当下,宁波银行上市27年不良不曾突破过1%。如果从经营理念上探求根源,其实无它,就是对风控原则的坚守。在宁波银行,突破风控模型的放贷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但事实上,能始终如一严格贯彻这一原则的银行并不多。尤其在资管新规发布之前,银行出表的方式很多,要突破风控模型也有很多种办法。真正要把风控落到实处,除了风控、内审、计财、合规的层层把关,更重要的,是管理层对风控战略的坚守。仅仅这一条,就是90%以上甚至95%的玩家都做不到事情。但另一方面,谨慎经营不代表束手束脚。与热钱面前的克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波银行在实业领域挖潜优质客户时的果断。以服务科创企业为例,作为一家以宁波为圆心,以长三角为腹地的城商行,宁波银行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针对企业经营及资产特征,推广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产品,提供灵活的信贷支持。在信贷额度方面,宁波银行对这些优质潜力客户的信贷需求进行优先保障和适度倾斜;在贷款期限方面,适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阶段,满足其融资需求。宁波银行还通过提供科技贷款、绿色金融贷款、人才贷款以及各种综合金融服务,并特设专门的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可以说,在“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道理上,宁波银行做到了知行合一。
02
其次,对金融科技的利用方式。过往十年,所有银行都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宁波银行自身也总结认为,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局势下,业绩能够实现逆势增长,金融科技是重要生产力。诚然无假。宁波银行在金融科技建设非常舍得投入,从财报公示的数据来看,每年将5%左右的营业收入投入到金融科技建设上,凭借自主掌握的核心代码和技术,各项系统紧跟市场变化,全方位保障业务顺利进行,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全行现已拥有300多套科技系统。财资大管家、鲲鹏司库、波波知了、五管二宝、宁行云都已成为宁波银行服务企业管理的拳头产品。但这些仅仅是表相。宁波银行异于同业的,是产品立项的动因。相较于拥有多少专利、拿下多少奖项,宁波银行在内部更多强调的是“产品跟得上,企业用得上”,关注配套科技产品是否实用、适用、好用,而非一味追求产品的酷炫和技术的先进。早在十几年,宁波银行就锚定“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小微群体,并选择了用田野调查的精神去完成小微金融的开荒,客户经理下沉到小微客户的经营场景中是必修课,宁波银行的客户经理们甚至提炼出了“小微做得好,进村狗不叫”的经营哲学。因此,当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所有银行拓展小微金融的主流手段的时候,宁波银行依旧没有放弃从一线需求中寻找优化空间的经营思路。2024年,宁波银行鲲鹏司库与财资大管家均已更新至最新的2024版。以宁波银行财资大管家为例,10年经历10次迭代,目前深入查询、交易、外汇、票据、融资、发薪、报销、预算、采购等10大场景,助力企业资金管理。
贴近一线,敏锐捕捉企业经营的现实风险和真实需求,是宁波银行能够实现深度经营的重要基因。
03
最后一点,在很多银行的分析里,我们都会特别关注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很多时候市场低估了“稳定”对于银行经营的意义,但事实上,这这不仅关乎投资者信心、用户信心和储户信心,同样也关乎员工对银行的价值观认同和对经营未来的信心。宁波银行自上至今,经营班底可谓极其稳定,不仅避免了战略制定的短视,也确保了执行层面的连续性,高管彼此配合默契,自上而下戮力同心地往一个战略方向挺进,战斗力、执行力也大大加强。今时今日复盘宁波银行的成功之道,并非事后诸葛。而是希望在一个深度内卷的市场环境里找到一些可供借鉴的路径和心法。但事实上,宁波银行的成功心法并不是什么秘密。很多时候,所谓“大牛”,并不是明白多么高深的道理,只是把简单道理,贯彻落实。宁波银行的作业能不能抄?坦白说,抄成一模一样,很难。时代不同,周期不同,风险因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是完全抄不了?也并不尽然。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用户,有自己的拥趸,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周期里,仍将面临老客留存、新客挖潜的考题,存量市场的角逐里,宁波银行深入一线、深度经营、诚意经营的理念,即便现在开始学习,也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