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依托北斗产业链 夯实数字经济底座——访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

http://ddx.gubit.cn  2023-07-31 14:29  北斗星通(002151)公司分析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记者孙广见)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同时也迈入规模化应用关键阶段。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好北斗产业链广阔的市场、夯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

从“中国芯”出发 布局北斗全产业链

北斗系统是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赋能通信、导航、遥感等技术的一体化融合,也为未来的新技术、新服务提供时空数据支撑。而这基础中的基础,就是那颗跳动着的“中国芯”——北斗芯片。

自成立以来,北斗星通始终致力于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发展。2010年,北斗星通发布我国首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统多频点定位芯片。此后,公司持续在芯片工艺、尺寸、性能、集成度等方面提升、迭代,目前已发布十余款芯片。周儒欣介绍,近年,北斗星通相继发布了两款22纳米定位芯片,一颗是面向无人机、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厘米级定位需求的全系统全频高精度射频+基带+高精度算法一体化GNSS定位芯片和芯星云IV;另一颗则是面向车载及大众应用领域的双频多系统GNSS定位芯片和芯火鸟II。两颗芯片及相关模组产品在尺寸、功耗、定位性能、抗干扰能力、可靠性等方面均较前代产品有大幅跃升,并已实现量产和批量应用。

今年4月,北斗星通面向物联网穿戴设备领域的的超低功耗芯片流片成功,预计年内实现量产,该款芯片功耗低至10毫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周儒欣表示,北斗星通旗下的芯片在国内实现了多个“第一”:如多项国家重大比测第一、北斗高精度应用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一个面向智能手机的北斗IP授权、第一个千万量级北斗物联网订单等。

目前,北斗星通布局了四大业务板块,即芯片和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其中芯片业务是北斗星通的核心优势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包含高精度和标准精度两类。北斗星通的产品谱系覆盖从芯片、模块、板卡、天线到终端及数据服务全产业链,满足高精度和标准精度的定位应用需求。

以“定位”为核心 开拓北斗应用市场

当前是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今年4月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中提到,“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卫星导航位置与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翻一番,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球市场份额翻两番,北斗产业化向更宽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介绍,中国境内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3亿部。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定位功能标准配置,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支持北斗,北斗三号短报文已实现与智能手机、手表信息互通。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接入、感知和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人类对于北斗高精度服务的需求,正从事后走向实时和瞬间,从静态走向动态和高速,从粗略走向精准和完备。特别是人工智能开始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以来,由北斗高精度服务提供的时空信息,成为了智能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智能化时代到来,北斗星通顺应用户需求升级、多技术融合加速与商业模式变革等趋势,打造了“云+IC/端”业务模式,推动位置产业“芯片、云服务、天线、惯导、汽车智联”五子联动发展,构建智能时代的“位置数字底座”。

周儒欣以“汽车智联”为例指出,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支柱型产业,正面临着“智能化、网联化、电能化、共享化”的“四化”转型,我国在这方面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北斗星通作为导航定位系统服务的供应商,和汽车的智能网联化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无论是现在的辅助驾驶,还是未来的自动驾驶,都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

周儒欣认为,数字经济时代必须要依靠创新驱动,唯有趁势而上,以创新促改革、以创新求发展,我们才能在这个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战略实现战略突破。

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