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酱酒厂一年退出,“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白酒路难走?
刚“抛下“酱酒企业大唐酒业,又抓紧官宣入局人工智能机器人赛道,怡亚通似乎一直保有“追热点”特质。
公开资料显示,6月底,怡亚通收购的大唐酒业控制人信息发生变更。仅1年有余时间,曾被怡亚通在酒类生产领域寄予厚望的大唐酒业被“扫地出门”,且该事件并未进行官方公告。
近年来,作为供应链第一股的怡亚通为拓展酒类上游业务,曾有过合建公司、收购酒厂等动作。曾几何时,怡亚通开始悄悄变卖酒企,又陆续入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领域,这对酒类市场透露出什么信号呢?
01
从加码到偷偷卖出
“怡亚通对酒类板块非常重视,对酒类分公司都是大力扶持。”在与怡亚通合作的酒商看来,酒类板块是怡亚通的重点之一。
事实上,怡亚通于2008年便开始“饮酒”。彼时,怡亚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深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深圳市怡亚通酩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为酒类批发、供应链管理和进出口业务,未涉及到酒类生产领域。
据了解,怡亚通的酒业“高光时刻”为2017年,营收达到26.76亿元的历史最高点随后便开始回落。近年来,怡亚通通过和知名酒品牌联合打造产品,业绩开始回暖。资料显示,钓鱼台珍品一号、国台黑金十年、习酒古韵酱香品牌等系列产品较为旺销。
不过,亦有知情人士表示,供应链公司卖酒,卖的不是酒,而是通过大规模采购后加价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铺货进入终端销售,中间的利润差天花板十分明显。
或是基于利润驱使,怡亚通近年来加码白酒上游态势明显。如2022年,怡亚通通过旗下孙公司完成了对大唐酒业60%股权的收购。此外,2021年2月,公司曾发布公告称,拟与仁怀遵密商贸、王城汇酒业、成都同创共赢酒业共同出资设立汪家烧坊酒业,但合作无疾而终。且有业内人士透露汪家烧坊更多定位在品牌宣传上。
值得关注的是,“来时”怡亚通高调深入白酒上游,但“去时”却悄无声息。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怡亚通买进的大唐酒业有不少遗留问题,当时买进或是基于蹭热点,但现在怡亚通觉得生意不是那么好做就开始剥离资产。该事件也反映了整个酒类行业,特别是酱酒这几年的泡沫比较巨大。
02
怡亚通的“投机”属性
“怡亚通做惯了流通,做惯了轻资产,现在要管重资产,专业度或是短板,怡亚通应该坚定地走开发产品的路线,去赚更多的利润。”在怡亚通进军上游端初始,有业内人士担忧道。
营收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大唐酒业营收为4119.52万,营业利润为亏损4086.1万元,净利润为亏损3867.13万。该数据或在一定程度反应出初涉酒类生产的怡亚通的“水土不服”。
事实上,酒类业务营收不到怡亚通总营收的1%。怡亚通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853.98亿元,同比增长2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亿元。
但不可忽略的是,截至一季度末,怡亚通的负债率已高达79.54%——甚至高于A股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流动负债达387.9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198.82亿元。2022年负债率更高,为79.61%
对此,有分析人士曾认为,当初怡亚通收购大唐酒业是为了提高企业估值,更方便获得贷款。
正如近日怡亚通宣布发布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新能源汽车项目。据了解,人工智能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微软、谷歌等企业竞争火热。怡亚通作为新入局者,更多被人认为有着“蹭热点”嫌疑。
酒行业亦如此,分析人士表明,酒类行业的调整或需要5年时间,它不是一个短期的调整,而是一个由于这个产业变化和市场变化,包括人口等引发的广泛而盛科的改变。时间长、竞争惨烈,或是目前白酒市场的主要特征。怡亚通的撤出,或是为规避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怡亚通公布战略定位及发展规划:持续聚焦三大赛道(新能源、大消费、大科技),全力打造充电桩、储能、光伏、新能源商务车、新能源叉车、机器人等行业事业部及专业化团队。
不断布局新风口业务,却似乎从未真正踩在风口上,怡亚通的下一个故事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