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狂砸40亿,诺普信,赌对了?
2025年4月7日被认为是此轮牛市真正大三浪的起点。
作为国内农药制剂龙头企业,4月7日至今,诺普信(002215.SH)期间最高涨幅超60%。
实际上,诺普信的股价自2023年1月以来,就已经进入到缓慢的升势,期间虽有震荡,但低点在不断抬高,呈现出“慢牛”的走势特征。
而此前的三年多时间,其股价一直在低位横盘震荡。
发生了什么?让市场对这只农药股重拾信心?
答案是,种蓝莓!
诺普信成立于1999年,初期聚焦农药制剂研发生产,凭借环保型农药技术快速崛起。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农药制剂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其主要产品覆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营养等,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农药制剂企业100强”榜首。
2018年,《农药管理条例》《环境保护税法》相继出台,对农药企业的环保政策要求趋严,叠加此后国内“农药零增长”政策约束,农药企业在2018年后面的日子都不好过,产业发展瓶颈明显。
诺普信作为龙头企业,有没有受影响呢?这点,看看其财报就知道了。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1-2018年,诺普信的营收规模从15.55亿元上升到40.05亿元,翻了2.57倍,但2018年-2023年,营收规模波动很小,增幅异常缓慢。
显然,影响是有的,而且还不小。
所幸,诺普信的管理层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2018年起,他们开始推行单一特色作物产业链战略,着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在做了多个品类的市场调研后,他们最终选择了云南的基质蓝莓,原因有4个:
1、蓝莓市场需求空间巨大,但当时国内参与者少,进入这个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2、云南高原(海拔1200-1800米)具备冬春昼夜温差大于15℃、年日照超2200小时的独特气候,使蓝莓可在11月至次年4月上市,完美填补北半球冬春水果淡季空缺;
3、诺普信20多年农药制剂技术积累(如生物防治、植保方案)可无缝迁移至蓝莓种植;
4、蓝莓基质栽培需精准控制水肥、光照、温差,对资金和技术要求极高,形成了有效的规模壁垒。
2018-2024年,诺普信在云南流转土地5.6万亩,建成全球最大单体基质蓝莓基地,2024年产量超4万吨,亩产1.4吨,远高于行业平均0.8吨。
自建14个加工中心,损耗率降至12%,远低于行业平均20%,推出高端蓝莓鲜果品牌“爱莓庄”和大众品牌“迷迭蓝”。
按照每亩地投资7万元来算,诺普信砸在蓝莓种植产业上的钱,已经接近40亿元。
如此巨额的投资,诺普信赌对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诺普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基质蓝莓鲜果供应商,京东是其最大KA客户,在盒马、胖东来等高端商超业实现了全线铺货。
同时,诺普信开拓抖音、小红书等新零售渠道。“爱莓庄”“迷迭蓝”两大品牌通过精细化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产品除覆盖国内一至四线城市外,已出口至日本、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2023年,诺普信特色生鲜消费业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1.61亿元、6.0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不断提升,2024年,这一业务板块收入达21.39亿元,同比激增278.76%,占总营收比重从2023年的14.78%跃升至40.45%。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盈利质量:蓝莓业务毛利率高达44%,显著高于37.66%的综合毛利率,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
横向来看,申万农药行业32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仅扬农化工一家归母净利润超过了5亿元,为12.02亿元,而同期,诺普信的归母净利润为5.85亿元,2025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同比暴增至6.27亿元,主要是因为蓝莓产能释放带来的业绩增量。
也就是说,因为种植蓝莓,诺普信已经跑赢了A股绝大多数农药公司。
6年前,当深圳诺普信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柏强宣布进军蓝莓产业时,资本市场投来的多是质疑的目光。
现在,诺普信凭借基质蓝莓,成为A股唯一以“单一作物产业链”为核心战略的农药制剂企业,却仍然面临着市场的质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蓝莓种植没有技术壁垒,容易被复制;
2、鲜果价格受制于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大,直接影响稳定盈利能力。
事实证明,这是对诺普信的误解。
其一,基质栽培需精准控制水肥、光照、温差,对资金和技术要求极高,每亩建园成本约6万元(含大棚、滴灌系统),摊销周期6-8年,而规模化种植的话,最低的单位是300亩,前期资金投入较大。
而国内适合种植基质蓝莓的地区,主要都分布在云南,其中60%以上掌握在诺普信手里。
此外,基质蓝莓种苗依赖专利品种,国内自主研发短板明显,新进入者难以快速突破,这就把大批的中小规模种植者卡在了门外。
同时,诺普信规模化种植,又会带来边际递减效应,相较于其它竞争对手,具备一定成本优势。这意味着,新进入者已经很难进入了。
其二,蓝莓价格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规律,而诺普信通过分区域清园、动态水肥调控等促早栽培技术,将春节前产量占比提升至70%,大果率(果径18mm以上)达70%,直接锁定全年最高利润区间,即便市场价格有所波动,对盈利的影响也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
截至7月28日收盘,诺普信的动态市盈率只有4.7倍,作为对比,其主要竞争对手国光股份的动态市盈率为23.2倍,申万农药行业32家上市公司动态PE均值为49.8倍。
资本市场向来都是讲故事、拉估值,但诺普信反了,业绩都落地了,估值还没拉起来。
不过,在看好的同时,也需要看到一些风险。
1、云南适合种植基质蓝莓的地块越来越少,诺普信的种植规模很难再快速扩张了,6年之后,蓝莓的种植似乎也面临瓶颈了,不过诺普信目前也在积极拓展云南周边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寻找种植条件相似的环境,也为国际化发展落子。
2、蓝莓种植是重资产投资,收款模式改为银行监管账户结算,影响资金周转。诺普信资产负债率近年长期维持在60%左右,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借款35.41亿元,显示现金流还是有一定压力。
整体来看,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