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交通一体化的新里程
- 航拍的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本版图片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6月14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重庆市交通局、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交通使命—2023”多灾叠加川渝联合演练。
□陈俊伶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6月14日,以“交通使命”为主题的应急演练在四川泸州与重庆交界处举行。应急演练由川渝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共同开展,模拟应对处置。
这是两地跨省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就在这场演练的前几天,川渝交通合作第9次联席会议召开,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商量未来五年行动方案是重要议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2020年以来,两地携手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并推进实施。如今,三年行动已完成,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又将如何继续推进?
经验
破“壁”合作 顶层设计保持一致
今年2月,四川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联合发文,就四川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明确——未来三年,作为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成都市将获得15亿元的奖补资金。
据了解,全国拟确定30个“货运枢纽强链补链”城市,2022年确定的首批15个城市中,重庆、成都双双入围。这也是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以来,两地携手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极”的一次成功尝试。
2020年初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川渝聚力交通一体化发展,并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联合申报、共同实施,迄今已走过三年历程。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全面深化合作,推进交通规划、网络、枢纽、服务、管理5个“一体化”,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公众“感受得到”。
加强顶层设计。三年间,川渝修编了公路水路中长期布局规划,出炉交通“十四五”规划、《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等引领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顶层设计。
着力机制保障。川渝交通合作联席会议已召开 9次,以确定目标、解决问题为导向,定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及公路、水运、智慧交通、运输服务、执法等8个方面任务,并逐项分解落实。毗邻地区市县交通运输部门也建立了类似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对接、多层次联动、一体化推进。
在具体规划中,更是一套人马共绘一张蓝图。两地共同申请、争取重大项目的国家支持。合力推动下,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被纳入国家规划,渠江、涪江被纳入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万达开成为全国唯一跨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省级层面的衔接、对接更加全面、充分。以公路规划为例,此前修哪条路、按什么标准修,由各省根据省情确定;在“规划一体化”的理念下,川渝两地尤其是毗邻地区的路网规划,不仅在前期工作中共同研究,在具体编制时也无缝衔接,基本实现了省际通道布局全对接、建设同时序、标准相衔接。
一个案例足以说明。重庆市交通局与泸州市政府签订《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融合发展合作备忘录》,国道353线江津至合江段改建工程被纳入,该项目全线长50公里,其中江津段20公里、泸州段30公里。泸州与江津签订了项目接线协议,全线拟统一按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3米的标准推进,目前正在同步开展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拟于“十四五”期间同步开工建设。
谋划
启动五年行动 提升交通“贡献度”
三年行动之后,又该如何推进?以2023年为起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双方将实施“五年行动方案”。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人士介绍,“五年行动方案”是“三年行动方案”的有效接续,亦是川渝贯彻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具体举措,调整实施周期,是为了在步调上与国家规划保持一致,还可以解决“十四五”“十五五”的衔接过渡问题。
行动主旨已明确:重点围绕交通规划、网络、枢纽、服务、管理五个方面,推进交通一体化走深走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中提升交通的“贡献度”。
加强“硬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确定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四极之一,但与其他三“极”相比,客观条件还有不少差距。成渝地区将深入谋划推进一批引领性、牵引性、带动性强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速“硬件”建设。
根据顶层设计,对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构建起“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大通道项目还未完成;对内,将建设多层级的省际通道,新规划的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增加了11条,市域间以轨道交通快联……
强化“软联通”。“三年行动”以来,川渝间累计开行20条跨省域城际公交,毗邻地区公众出行更加便捷,19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川渝通办”,公交“一卡通”、高铁公交化运营,让公众感受到了真正的“服务一体化”。
如何让“软联通”提质扩面,相关部门正在思考。以客运服务为例,毗邻地区开行的跨省域城际公交,以政府兜底、市场化方式运营。如何确保长效持续?如何确保服务质量稳中有升?泸州—永川、开江—梁平等地区尝试建立省际公交企业联合运营机制,共享场站资源,实现跨省公交线路编号、站务站牌、车辆标识、补贴标准“四统一”。
还有枢纽集群的打造。交通强国试点“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支持一批城市加强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以重庆、成都为“双核”,成渝地区提出打造“4+3+N”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如何优化布局、促进项目落地、打造高效集结的物流枢纽,正在谋划部署落地中。
行动
“硬联通”建设加快 “软联通”迈向纵深
今年1月至5月,四川交通建设捷报频传,川境段6条在建干线铁路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4%,公路水路投资增幅更是达到39.1%,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但与重庆相比,四川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对外通道方面,我省一直坚持“东向优先”,建成的28条高速公路通道中有14个通往重庆,但是南充至潼南、内江至大足等几个项目的进度,滞后于重庆;水运方面,四川地处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交汇点,同时也是国家内河水运网西部末端,2022年水运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不到重庆的三分之一、九分之一,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也较低。
川渝明确,今年将加快完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集群,建成4个项目170公里,加快建设5个项目443公里,开工建设5个项目521公里。其中,四川将建成内江至大足、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川渝省际通道达到16条;双方将同时开工建设成渝扩容、遂渝扩容等重点项目。
普通公路的互联互通则以毗邻地区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为主,优先打通瓶颈路,实现通道建设同时序、技术标准相衔接。重庆境内的国道244线合川溪口(川渝界)至瓦店段,四川境内的国道246线、国道353线泸州段(龙马潭至泸县立石段)等项目力争年内建成。
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不仅要加快推进岷江、渠江等枢纽建设,还将强化重大项目的前期储备,共同配合国家开展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开展涪江、嘉陵江等枢纽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交通新基建也将是今年建设重点。记者了解到,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中,将加入智慧高速建设元素,川渝两地携手打造山区智慧高速新标杆;新建高速公路将合理布局,在服务区同步建成充电设施,织密川渝高速公路“电走廊”。
农村公路网今年将有新突破。这段时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正忙着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规划方案》,近期将和重庆市公路事务中心联合印发。“两地将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四好农村路‘新模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协同推动一批美丽农村路建设,2020年以来,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选择毗邻地区中“四好农村路”建设基础实、示范效果好的四川省邻水县、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大竹县等5个县(市)与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合川区、梁平区、垫江县等5个县(区),在全国率先打造跨省域的“5+5”“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接下来,“5+5”示范区将围绕路网互联互通、管护协同联动、运输一体发展进一步发力,探索突破省域行政区划,实现“路长”共管、路政执法协同、乡村运输跨省域等。
管理一体化也在向纵深迈进。今年4月,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执法“协作2023”专项工作,明确16项重点任务,推动两地交通执法从“合作”转向“协作”,将实现信息共享、执法结果互认、统一自由裁量基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