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盛新材: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查股网  2025-04-11 00:00  禾盛新材(002290)个股分析

本报记者 陈红

4月10日下午,苏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盛新材”)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议聚焦公司上一年度经营成果、前沿领域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

去年,禾盛新材实现营业收入25.26亿元,同比增长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90.98万元,同比增长18.29%。禾盛新材董事长梁旭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公司敏锐把握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机遇,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未来,公司将在制造业智能化领域持续深耕;在AI(人工智能)领域,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伙伴的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多维度协同发力

家电用复合材料产品作为禾盛新材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24年表现出色,实现收入24.8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8.25%。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维度的协同发力。

产能扩张为营业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2024年12月底,禾盛新材已拥有四条PCM/VCM(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生产线及一条智能化复合材料生产线。

其中,禾盛新材全资子公司合肥禾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禾盛”)的高端智能化复合材料生产线顺利投产,成为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禾盛新材董事会秘书王文其介绍:“该生产线产能持续释放,2024年公司整体产销量实现10%以上的增长。”

在市场拓展方面,禾盛新材凭借先进的制作工艺和过硬的产品质量,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三星、美的等120多个国内外知名家电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三星“战略供应商”、LG“优秀供应商奖”等荣誉,进一步巩固了客户合作关系。另外,在营销上,公司全面推动销售网络下沉,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为禾盛新材的产品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动力。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8550.83万元,同比增长7.49%。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PCM/VCM系列产品迭代升级,投入新品开发工作,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王文其表示,未来,公司将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围绕“高性能、绿色化、智能化”主线,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AI业务布局小有所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电行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这也对家电用复合材料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了解到,产品需要具备更好的功能性,以适配智能家电的生产需求;生产过程需要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禾盛新材布局人工智能业务,正是顺应这一行业趋势。

据悉,禾盛新材控股子公司上海海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曦技术”)以国产化人工智能芯片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相关软硬件设计、研发、销售和运维业务。

王文其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海曦技术的产品处于研发阶段,通过代理销售和系统集成方式,研发面向智算中心的服务器、搭载行业大模型的开机即用式人工智能一体机等。海曦技术已在政务、金融、医疗、工业等领域与客户开展合作,同时积极探索教育、能源、交通等新的垂直行业领域,挖掘潜在市场需求。未来,海曦技术将重点聚焦模型深度优化与拓展、硬件性能提升与适配等方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复苏,房地产政策、促消费政策频出,为家电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作为家电产业链上游,家电用复合材料行业也将受益于家电市场的繁荣,需求有望持续增长。”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禾盛新材2024年经营成绩亮眼,传统业务稳中有升,AI业务布局小有所成。但是,在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挑战下,公司仍需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其后续表现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禾盛新材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00万元至5300万元,同比增长72.14%至90.07%。这主要得益于合肥禾盛高端智能化复合材料生产线投产后产能提升,公司产品收入增长;公司加强成本管理,积极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带动本期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

禾盛新材财务负责人周万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原材料成本管控体系,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