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盛新材拟2.5亿增资熠知电子 手握4.24亿资金加码AI领域布局

查股网  2025-08-04 07:27  禾盛新材(002290)个股分析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禾盛新材(002290.SZ)进一步拓展AI领域布局。

8月1日晚间,禾盛新材公告,拟以2.5亿元向上海熠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熠知电子”)增资。

此举被业内视为禾盛新材拓展芯片及算力领域市场、完善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据了解,熠知电子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少数已商业落地ARM服务器处理器的芯片公司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为禾盛新材布局提供底气。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9190.89万元—1.04亿元,同比增长50%—70%。

禾盛新材的流动性充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448.44%;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4.24亿元,为业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增资熠知电子预计持股10%

在数字化浪潮下,芯片及算力领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众多企业纷纷加速布局这一高增长赛道。

近日,禾盛新材公告,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2.5亿元向熠知电子增资。本次投资前,熠知电子整体估值暂估为22.5亿元,增资完成后,禾盛新材预计持有其10%股权。

据公告,此次增资中的476.69万元为认购新增注册资本,其余2.4533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据悉,熠知电子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少数已商业落地ARM服务器处理器的芯片公司之一,目前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已经推出了两个系列产品,即一代TF16000系列融合处理器及服务器和二代TF7000系列融合处理器及相应板卡,分别应用于视觉AI、边缘计算领域,以及AI、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服务领域。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熠知电子实现营收3111万元、净亏损3789万元,期末净资产为1.23亿元。

禾盛新材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家电用复合材料(PCM/VCM)研发、生产、销售业务,已成长为国内较大的家电外观复合材料制造商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禾盛新材于2024年3月合资成立上海海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曦技术”),涉足人工智能领域,致力于打造国产化人工智能芯片。同年8月,海曦技术与熠知电子签署合作协议,基于ARMCPU新一代异构融合处理器芯片,面向创新智能应用进行合作,推出面向多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全国产化解决方案。如今双方在云游戏服务器产品上已合作供货。

对于禾盛新材来说,增资熠知电子,是公司在AI领域的进一步布局。禾盛新材认为,未来海曦技术与熠知电子可通过协同设计、软硬件适配、工艺优化等合作模式,推动双方产品实现优化升级;同时,双方也能结合各自领域的研发优势,联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开发服务。

上半年最高预盈1.04亿

拓展AI领域布局的同时,禾盛新材家电复合材料主业稳健发展。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0年—2024年,禾盛新材的营收分别为18.22亿元、22.69亿元、21.33亿元、23.4亿元和25.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08万元、8198万元、6593万元、8277万元和9791万元。除了2022年外,公司其余年度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进入2025年,禾盛新材增长提速。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9190.89万元—1.04亿元,同比增长50%—70%;预计扣非净利润为9253.89万元—1.05亿元,同比增长50.01%—70.00%。

对于上半年业绩增长,公司表示主要得益于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采购流程、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带动毛利率提升。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经营业绩向好,禾盛新材的流动性充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992万元,同比增加448.44%;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4.24亿元,同比增加34.55%;短期借款为4503万元,同比减少51.6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97.1万元,同比减少82.43%。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禾盛新材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005.5万元、7479.3万元、6907万元、7954.7万元、8550.8万元,五年累计达3.69亿元。

目前,禾盛新材已拥有国内先进的PCM/VCM制作工艺,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拥有8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