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特孙公司拿下30MWh钠电储能大单,国内最大规模聚阴离子体系项目落地

查股网  2025-07-09 21:16  普利特(002324)个股分析

(转自:储能早知道)

  编者按: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迎来关键突破。

  7月8日,普利特(002324.SZ)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孙公司广东海四达钠星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30MWh钠离子(聚阴离子体系)电池储能系统采购合同。

  该项目作为国内当前最大规模的聚阴离子钠电储能应用案例,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在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商业化应用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重大突破:钠电储能规模化应用实现

  根据合同约定,海四达钠星将为南网科技提供完整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合同自双方加盖公章之日起立即生效,为普利特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增添了重要砝码。

  普利特在公告中强调,本次项目中标对公司未来钠离子电池储能业务的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牵引示范作用”。

  作为国内聚阴离子钠电技术路线的领军企业,普利特通过在电池材料、电极配方设计以及电芯设计等方面的持续优化,使产品具备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宽温域适应性和大倍率充放电性能等显著优势。

  “该项目标志着公司钠电在储能领域应用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普利特在公告中表示,“随着公司钠离子电池更多项目的逐渐落地和交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和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领先:聚阴离子路线优势凸显

  聚阴离子体系钠离子电池作为钠电技术的重要分支,因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原材料成本低且资源丰富等特点,被视为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之一。

  普利特在技术公告中指出,公司聚阴离子技术路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持续优化,该技术路线在能量效率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未来势必在储能、启停电源、数据中心备电等场景中大规模应用。

  此次30MWh项目的落地,将为聚阴离子钠电技术提供重要的实证场景,加速技术迭代和市场认可进程。

市场布局:国内外订单双线并进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海四达钠星近期获得的唯一大单。今年5月,该公司已成功斩获海外客户订单,根据协议,未来四年内将向海外客户供应总量不低于1GWh的钠离子电池模块,交付工作将从2025年7月持续至2029年12月。

  国内外订单的双线突破,充分展现了普利特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

  普利特作为储能行业领先者,已形成涵盖各个技术路线的电芯到模组PACK再到系统的全产业链模式,构建了全系列的储能产品矩阵。

  在财务表现方面,根据普利特最新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2亿至2.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8.88%至66.6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高分子材料到钠电龙头的转型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普利特成立于1999年10月,注册资本约11.12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周文,注册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公司最初主营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近年来成功拓展至 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领域。

  目前公司员工人数达3921人,实际控制人为周文。根据财报数据,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83.14亿元,归母净利润1.41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30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合同的签订,不仅为普利特提供了重要的市场验证机会,也将推动整个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成熟进程。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推进,安全、低成本、资源丰富的钠电技术路线在储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据合同披露,该项目虽不会对公司本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但将为普利特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业务中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钠离子电池以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能优异等特点,正成为储能市场的重要技术路线。普利特此次30MWh项目的落地,为中国钠电产业商业化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