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非净利降41%!头顶“长光所”光环的奥普光电,业绩为何又陷入窘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奥普光电(002338.SZ)业绩遭遇“滑坡”,日前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35.48%、41.41%。
事实上,背靠科研大树的奥普光电,上市十余年业绩并不出彩,扣非净利润长期原地徘徊,投资者寄予希望的大股东资产注入也一次次成泡影。
奥普光电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8月14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季度母公司及子公司承担了一些国家科研重大项目,需要自行匹配研发经费,导致业绩出现下滑。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光电测控仪器设备领域,并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资产注入期盼多次落空
资料显示,奥普光电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老牌光电测控厂商,主要从事业务为光电测控仪器设备、光学材料、光栅编码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本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企业注册资本2.4亿元。2010年1月,奥普光电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距今已有十余年。
值得一提的是,奥普光电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电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下称“长光所”)唯一控股的上市公司,后者持有其42.40%的股份。截至目前,奥普光电主要参控股公司包括禹衡光学、长光宇航、长光辰芯,均为长光所孵化企业。
事实上,手持诸多优质资产的长光所,给市场带来资产注入的遐想,但奥普光电上市以来重组频频失败,例如公司2019年拟3.91亿元收购光华微电子100%股权失败,2021年拟购买长光宇航78.89%股权失败,直到2022年成功收购长光宇航40%股权,使得业绩实现增长。
另一边,长光所孵化的长光卫星、长光辰芯等企业陆续冲击IPO,使得市场对奥普光电获优质资产注入的期盼屡屡落空。
今年6月,奥普光电方面在互动平台上澄清道,长光所承诺事项是“一旦用于科研目的的任何军工产品可进行批量生产,本所将该等产品的生产全部投入奥普光电”,该承诺不涉及资产注入。
扣非净利润长期原地徘徊
除了并购重组之路坎坷外,奥普光电上市十余年来业绩表现平平,扣非净利润长期在原地徘徊。
Wind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1年,除了公司2013年实现净利润7566.80万元的高点,其余年份的净利润多在4500万元至5500万元左右徘徊。
相比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一向被认为更能体现公司真实盈利状况,而在这一指标上,奥普光电上市十余年仍“原地踏步”。2010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扣非净利润前五年在4500万元左右徘徊,2016年跌至843.54万元的最低水平,往后五年一直在3200万元左右徘徊。
直到2022年,奥普光电通过收购长光宇航股权,布局航天碳纤维复材,业绩才稍有起色。公告显示,奥普光电3.13亿元收购长光宇航40%的股权,本次交易溢价率高达543.77%。随着长光宇航的并表,奥普光电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2023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创新高,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38.45万元、6646.46万元。
而2024年,奥普光电业绩再度遭遇“滑坡”,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64亿元,同比增长2.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8.36万元,同比下降35.48%;扣非净利润2802.89万元,同比下降41.41%。
对于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奥普光电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母公司及子公司一季度承担了一些国家科研重大项目,需要自行匹配研发经费,导致业绩出现下滑。其它具体信息,会在8月下旬即将公布的半年报披露。
与光刻机的“绯闻”不断
上市以来,奥普光电被二级市场赋予机器视觉、光刻机、仪器仪表、工业母机等多个热门概念于一身。
但从主营业务结构来看,光电测控仪器和光栅传感器是公司两大主打产品,在并表长光宇航之前,这两类产品贡献了90%以上的营收。
2022年奥普光电并表长光宇航之后,纳入复合材料的收入1.16亿元,占总收入的18.45%。到了2023年,复合材料成公司主要营收来源,营收占比为37.41%;其次是光电测控仪器营收占比36.81%;再次是光栅传感器营收占比22.02%。
其中,复合材料和光栅传感器两大业务毛利率分别达46.84%、39.49%,而作为公司传统业务的光电测控仪器,毛利率则为22.54%,相对较低。
对于市场最关注的光刻机概念,奥普光电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澄清道,公司并没有参与此类项目,且无意蹭热点或炒作。公司主营业务是光电测控仪器设备,至于工业母机方面,子公司禹衡光学生产用于工业母机的光栅尺和光栅编码器。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光电测控仪器设备领域,并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收盘,奥普光电跌0.78%,股价报收于26.61元,市盈率(TTM)约94.1倍,最新市值为63.9亿元,年内累计跌幅超20%,截至一季度末,股东户数为3.41万户。
背靠科研大树的奥普光电,究竟是“加工厂”还是“硬科技”?北京地区某大型头部券商投资顾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的技术底蕴不错,发展的多为高端产品,但能否形成规模产业化,才是做大做强的关键,不然在发展过程中业绩很难呈现爆发式增长。至于估值的问题,拥有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市场会给予合理估值。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