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研究 | 晨会聚焦·1/16 12月金融数据解读/电力信息化研究框架/北方华创、香港交易所点评

查股网  2025-01-16 07:31  北方华创(002371)个股分析

(来源:财通证券研究)

宏观

化债支撑社融——2024年12月金融数据解读

>债券融资支撑社融走高。债务置换的推进继续影响着2024年12月金融数据,一方面,政府债支撑社融企稳回升,12月社融同比转为大幅多增,同比支撑项主要来自于政府债、企业债和未贴现承兑汇票,拖累项主要是信贷。另一方面,12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额收窄,仍是居民表现更优,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额延续增长,而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额显著扩大,一是继续受债务置换的影响,二是年末基建等行业相关活动减弱、开工走低,融资需求或趋于降低。

>新口径M1同比转为正增。12月M1同比增速降幅延续收窄,新口径M1同比已升至正增。一方面,受益于地产销售持续改善以及消费的好转,企业资金面改善;另一方面,增发专项债资金下达,部分资金流向企事业单位,短期以单位活期存款形式存在。债务置换对于M2的影响较小,置换表内信贷仅改变银行资产结构,而如果由非银金融机构承接特殊再融资债,也不会改变银行的资产规模,12月M2的反弹一是受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二是年末财政开支增多导致政府存款移至企业和居民存款。截至1月14日,1月已发行和披露计划的特殊再融资债规模为945亿元,考虑到要尽早化解隐性债务并提高政策实施效能,且集中供给对于资金面和债市或造成扰动,我们预计特殊再融资债将尽早发完,债务置换对于金融数据的影响短期或将持续。

>新增社融同比转为多增。2024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万亿元,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9181亿元,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未贴现承兑汇票是主要的同比支撑项。首先,12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为1.8万亿元,同比多增额扩大至8242亿元,是12月社融的最主要贡献;其次,12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减少159元,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同比多增额扩大至2582亿元;最后,12月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减533亿元,也对社融同比多增构成一定支撑。12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402亿元,同比少增额收窄至2690亿元,仍对社融构成拖累。

>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额扩大。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900亿元,同比少增额收窄至1800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3500亿元,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1279亿元,短期贷款增加5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00亿元,从同比变化来看,居民短贷同比少增额收窄至171亿元,中长贷同比多增额扩大至1538亿元。企业部门贷款增加4900亿元,票据融资是主要贡献,同比少增额收窄至4016亿元。从分项来看,企业新增短贷减少200亿元,同比由少增转为少减435亿元;企业新增中长贷增加400亿元,同比少增额显著扩大至8212亿元,新增票据融资4500亿元,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3003亿元。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市场改善不及预期。

章来源:化债支撑社融——2024年12月金融数据解读》

分析师:陈兴,SAC证书编号:S0160523030002

分析师:谢钰,SAC证书编号:S0160523080003

发布日期:2025年1月14日

银行

2024年12月金融数据点评:

政府债支撑社融,资金活化程度持续改善

>事件:1月14日,央行发布2024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12月新增社融28,507亿元,同比多增9,181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0%,环比+0.2pct。

>政府债发行支撑下,社融增速回升。2024年11月财政部制定近年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其中安排在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于11月发行1.09万亿元,12月继续推进发行0.89万亿元,12月18日已发行完毕。政府债集中发行带动12月直接融资新增17,891亿元,同比多增10,800亿元,是支撑社融增速修复的主要力量。信贷方面,财政部2025年1月10日表示2024年的2万亿元债务置换额度大部分地区已使用完毕,受这部分资金落地置换存量贷款的扰动,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2,690亿元。当前银行正发力开门红工作,信贷投放环比将改善,同比来看年初信贷需求仍然偏弱,银行更多围绕重点领域发力,2025年开门红水平或在同比增量上维持平稳。

>居民中长贷景气持续,化债拖累企业端读数。居民端,中长贷维持同比多增,短贷仍待修复。12月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1,538亿元,主要支撑力量仍是地产市场的活跃,具体来看,12月30大中城市实现商品房成交面积1,545万平,同比增速19.8%同11月持平,后续在2025年“稳住楼市股市”基调下,居民中长贷景气度有望延续。短贷方面,12月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71亿元。往后看,随“稳住楼市股市”支撑居民资产负债表改善,政策进一步发力惠民生、促消费,2025年居民消费的好转值得期待。企业端,信贷需求有限,化债、不良处置扰动贷款存量。12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435亿元,中长贷同比少增8,212亿元。中长贷承压的原因除受企业加杠杆意愿仍低影响外,11月以来的化债推进或是主导,2024年的2万亿元债务置换额度截至2025年1月10日大部分地区已使用完毕,结合化债资金从发行到归还债务的时滞,债务置换对贷款存量的影响应集中于12月。当前银行正推进开门红工作,预计抓手仍是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短期有望支撑对公信贷景气度回升,后续信贷需求的改善仍待央行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资金活化程度改善,财政支出加力。12月M1同比-1.4%,环比上月+2.3pct,支撑M2-M1剪刀差收窄2.1pct至8.7%,或系一方面10-12月我国制造业PMI连续位于荣枯线以上,单位存款有所活期化;另一方面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居民购房需求的释放也对企业现金流改善有支撑。12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减7,504亿元,居民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多增2,120亿元、14,892亿元,反映财政存款向居民、企业存款转化,财政支出明显加力。

>投资建议:债务置换影响下,企业端信贷规模增长承压,但财政支出明显加力支撑了企业现金流的改善,后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对居民和企业端的信贷需求形成拉动。资金面上看,“资产荒”现象持续,银行高股息的投资性价比仍在,长期关注高股息个股的红利策略不变,短期根据2025年政策落地见效情况,关注经济复苏中的弹性标的。

风险提示策效果不及预期;息差收窄超预期;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章来源:《2024年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分析师:刘斐然,SAC证书编号:S0160522120003

发布日期:2025年1月15日

计算机

电力信息化研究框架:(一)总章

>电网结构分为五部分: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承担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任务。电力从发电厂出发,通过输电环节到达最终用户,期间通过变电升高或降低电压以减少线路损耗;电力信息化在整个电路环节都有需求。在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由“五大四小”发电企业集团主导,而输配电则主要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负责,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中国电网的投资持续增长,2024年1-10月投资额同比增长21%,显示出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电力改革进入市场化阶段: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从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离到市场化四个阶段。市场化改革自2015年以来推动了电力交易机构和售电侧改革,旨在明晰电力成本构成、完善电价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列举了五家典型的电力信息化公司,其中四家近八年净利润CAGR超15%,三家超20%,电力信息化需求增长显著。目前,电力消费增加和新能源规模扩大对电网提出挑战,特别是新能源波动性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市场化改革通过电价改革、需求响应和电力市场建设促进新能源消纳。煤电灵活性改造、微电网、储能技术和虚拟电厂等灵活性改造措施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成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理工能科朗新集团安科瑞东方电子云涌科技国网信通远光软件恒华科技智洋创新等电力信息化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及预期;电力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技术出现重大变革风险;经济波动风险等。

章来源:《电力信息化研究框架:(一)总章

分析师:杨烨,SAC证书编号:S0160522050001

分析师:王妍丹,SAC证书编号:S0160524040002

发布日期:2025年1月14日

电子

北方华创(002371)点评:平台化优势凸显,营收利润预计快速增长

>事件:北方华创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2024全年预计实现营收276-317.8亿元,同比增长25.00%-43.93%;实现归母净利润51.7-59.5亿元,同比增长32.60%-52.60%;扣非归母净利润51.2-58.9亿元,同比增长42.96%-64.46%。

>公司多个新项目进展顺利,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公司多款新产品取得突破。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原子层沉积立式炉、堆叠式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进入客户生产线并实现批量销售,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增强了产品布局的完整性。

>竞争力不断提升,利润稳步增长: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精研客户需求,聚焦产品研发创新,在主营产品领域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凭借优良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平台优势逐渐显现,经营效率显著提高,成本费用率有效降低,使得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持续增长。

>着眼未来发展,拟参与产业投资并购基金:为加快推动自身战略落实,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华创创投作为出资平台,联合多方共同设立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二期基金;该基金募资总规模30亿元。首期拟现金募资不超过25亿元,其中华创创投拟认购5.1亿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300.31/394.64/491.88亿元,归母净利润57.28/78.10/102.1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42/26.72/20.4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市场景气度下行;海外供应风险;国内半导体设备需求放缓;高端设备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章来源:《平台化优势凸显,营收利润预计快速增长

分析师:王雨然,SAC证书编号:S0160524120003

分析师:张益敏,SAC证书编号:S0160522070002

发布日期:2025年1月15日

非银

香港交易所(00388)点评:2024年业绩有望创历史新高——港交所月度跟踪(2024-12&4Q2024前瞻)

>高频数据:1)现货方面,4Q2024港交所ADT达1869亿港元,环比+57.3%、同比+113.4%,2024年全年港交所ADT达1318亿港元,同比+25.5%。2)衍生品方面,4Q2024联交所股票期权ADV为78.4万张、环比+11.5%,同比+32.1%;期交所期货期权ADV为87.9万张,环比+11.1%、同比+17.0%。2024年全年,联交所股票期权ADV同比+18.0%至72.0万张,期交所期货期权ADV同比+12.0%至83.9万张。3)一级市场,2024年全年,港股市场累计共71只新股上市,较去年少2只,但募资总额同比+88.9%至875亿港元。

>市场环境:1)国内方面,政策刺激下内外需继续改善。2024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2pct,但仍在荣枯线以上。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将持续发力。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同时,时隔14年再次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海外方面,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如期降息25bp,但后续降息节奏将放缓,市场预期2025年将仅江降息一次,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资金面收紧。

>4Q2024&2024年业绩前瞻:基于以上市场交易高频数据,我们预计4Q202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8.48亿港元,环比/同比分别+22.3%/+47.0%。与我们此前报告《四季度公司有望迎来季度业绩高点——港交所月度跟踪(2024年9月&3Q2024前瞻)》谨慎假设下的预测基本一致。2024年,我们预计港交所归母净利润达131.18亿港元,同比+10.6%,有望超过2021年创历史新高。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内政策面处于空窗期,海外资金面收紧,市场对于海内外政策预期较为敏感,预计短期内公司股价仍有所震荡。中长期来看,我们预计港交所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18、144.87、149.17亿港元,同比分别+10.6%、+10.4%、+3.0%,1月14日收盘价对应分别2024年、2025年27.2×PE、24.6×PE,当前估值水平中长期配置性价比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美国降息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港股遭黑天鹅事件。

章来源:《2024年业绩有望创历史新高——港交所月度跟踪(2024-12&4Q2024前瞻)

分析师:许盈盈,SAC 证书编号:S0160522060002

分析师:刘金金,SAC 证书编号:S0160524050001

发布日期:202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