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星新材高管的快乐时光:每年都拿高分红,账上还有30多亿元现金 | 业绩分红透视镜

查股网  2024-04-10 19:33  伟星新材(002372)个股分析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见习记者 李未来 北京报道

伟星新材(002372SZ)的分红越来越大方了。

4月9日伟星新材公布了2023年年报以及分配预案,拟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共派发12.57亿元。伟星新材自上市以来屡现高分红,近5年累计分红达47.5亿元。

从业绩上来看,伟星新材表现波澜不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3.78亿元,同比下降8.27%,净利润14.32亿元,同比增长10.4%。2023年其整体销售额是下滑的,但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的更多,才出现营收下滑净利增长的现象。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伟星新材财务状况尚好,最大的特点是手持现金较多,截至2023年年底其货币资金为31.7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达43.54%。巨额现金何处去?伟星新材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主要就是用来分红,目前没有投资需要,但未来可能会有。

穿透股权后可以发现,伟星新材的股东多为伟星系企业(包括伟星集团、伟星股份、伟星光学、伟星新材等)高管,而他们也是分红的最大受益者。

30多亿现金坐等分红

伟星新材素有高分红的传统,从上市第一年(2010年)便开始分红,除现金分红外,还有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形式。

以近5年为例,2019年-2023年,伟星新材分红情况分别是: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共7.87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共7.96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共9.55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共9.55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共12.57亿元。

可以看到,伟星新材分红金额越来越高,而分红越多,其货币资金也越多。2019年-2023年每年年底,伟星新材货币资金分别是15.9亿元、20.24亿元、24.1亿元、31.77亿元、31.7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是32.95%、35.76%、37.45%、45.79%、43.54%。

在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在内的所有资产中,货币资金占伟星新材总资产的比例是最大的。那么,持有这样一大笔现金作何用处?伟星新材方面告诉记者,手持现金主要用来分红,公司在投资方面没有太多需求,但后期不排除有这个需求。

自2010年上市以来,伟星新材业绩表现一直还不错,这也是其能够高分红的基础所在。2013年伟星新材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亿,达到21.59亿元,3年后其营业收入首次首破30亿元,两年后突破40亿元,此后增长速度更快,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2021年又突破60亿元,2022年达到历史之最的69.54亿元,但2023年再也增长不动了,回落到63.78亿元。

“因祸得福”

虽然营业收入下降,但伟星新材2023年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10.4%,达到14.32亿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这要从炼化行业的供需矛盾说起。

炼化行业的寒冬从2022年便初现端倪,当时行业刚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聚酯、烯烃、芳烃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创下历史新高,市场需求过于旺盛而企业产能略显不足,但仅仅过了1年,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供应充足,需求却大大减弱,产品价格下跌。

伟星新材是国内塑料管材龙头,主要产品包括PPR、PE、PVC等,PPR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室内冷热水管道便是使用这种材料;PE主要用于室外大型管道,比如市政供水、采暖、 燃气、排水排污等;PVC主要应用于排水排污以及电力护套等领域。这些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石化下游的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后者价格下跌,伟星新材的原材料成本也下降。

虽然伟星新材2023年产品价格也有所下滑,但下滑的幅度赶不上原材料的下跌幅度,所以推动产品毛利率增长。具体来看,2023年伟星新材PPR 系列产品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下降8.97%,而成本下降的更多,同比降15.91%。因此毛利率达到58.08%,同比增长3.46%。PE和PVC系列产品均为类似情况,2023年其毛利率分别为34.32、27.7%。

不难看出,面向家庭消费的C端产品更容易获得高毛利率。基于此,伟星新材提出“同心圆产品链”战略,拓展室内防水、全屋净水等新业务,但目前业务规模不大。

伟星新材方面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原材料供大于求,近几年可能还是呈现这种状态,这对公司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我们在国内的供应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目前我们PPR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PE和PVC略微低一些。”

股东多为高管

伟星新材的控股股东是伟星集团,与江浙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伟星集团也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再经过改制变成私有化。但与众不同的是,伟星集团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家族式企业,其股东之间大多是同事而非亲属关系。

企查查信息显示,伟星集团共26名股东,全部为自然人,包括董事长章卡鹏、副董事长张三云、董事朱立权等众多公司高管。

之所以形成这一局面,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伟星集团的前身是台州临海市下辖的一个镇办企业,主要生产纽扣。1994年,全国镇办企业纷纷改制,伟星也加入改制大潮,并且力度很大,直接把镇政府从股东位置上拿下来,条件是每年给镇政府20-30万元的收益。

为了激励员工,伟星集团分发股份,当时称为“岗位股”。也就是说,公司会根据岗位的不同给员工分发相应的股份,并且股份随着业绩的变化而变动。这些股份不用花钱,不同岗位的股份数量不同,同一岗位不同时间的股份数量也不同。

这导致伟星股份股权十分分散且常处于变动之中。后来伟星集团拆出经营纽扣、拉链业务的伟星股份单独上市,又拆出伟星新材上市,近年来还推动经营眼镜镜片的伟星光学IPO。走向资本市场后,伟星集团股权无法再变来变去,但依然很分散,于是形成了如今26个自然人股东的情形。

记者了解到,这26个自然人股东大多是伟星集团、伟星股份、伟星新材和伟星光学的高管,有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种种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伟星集团的创始人明丕白在改制后不久(1998年)便在深圳被刺身亡,留下一众“兄弟”,其中包括后来的掌权者章卡鹏。虽然其妻子胡素文短暂接替了股权和董事长职位,但很快被章卡鹏取代,后者一直管理至今。

作为伟星集团如今第一大股东,章卡鹏仅持股16%,副董事长张三云持股10.88%,此外再无超过10%的持股者。胡素文持股4.34%,为第六大股东,明丕白和胡素文的儿子明珩现为伟星集团总裁助理和审计部总经理,持股4.09%,略低于他的母亲。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