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感受创新底气——“咱们民企,要给‘中国造’争口气!”

查股网  2024-01-05 08:10  科远智慧(002380)个股分析

在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感受创新底气——

“咱们民企,要给‘中国造’争口气!”

【编者按】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市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会上提出,力争通过2—3年时间,在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了将壮阔蓝图绘就生动实景,一大批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型民营企业正奔跑在路上。今起本报推出“强信心开新局——走进南京创新型民营企业”栏目,看南京民营企业如何当好产业创新“排头兵”,在参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强链、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在今年“新年第一会”南京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耀被评为“第六届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并上台领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科远智慧发展的30年就是向创新要动力的30年。

科远智慧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让我们去展厅里看,去故事里“听”,到现场去寻。

去展厅里看

液晶屏上,一个个模拟工厂现场的画面实时监控着各项数据;控制柜中,一台台机器设备的指示灯有规律地闪烁……

“这是公司最新推出的DCS(分散控制系统)。”刘国耀说,别看它体积不大,但相当于工厂的“大脑”,控制着各项设备的运行。由于技术高精尖,研发难度大,DCS在行业内被比喻为自动化系统“皇冠上的明珠”。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语调低落了下来,“可一套分散控制系统有上千个子部件、上百个软件模块,这么关键的设备,早期70%以上却靠进口。”

去故事里“听”

“我们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时候中国的工业控制行业能够崛起,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做出自己的工控系统,不再受制于人?”回忆起那段日子,刘国耀说得动情,“这么关键的系统,咱们不能让外国人卡着咱们的脖子啊!”

1993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让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教授刘国耀心中的创业种子发了芽。他和妻子胡歙眉等几位东大教师带着10万元,租了南京江宁开发区胜太大队二楼的小办公室。从“一张白纸”起步,科远团队开始夜以继日搞生产、做研发、谋创业。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团队经常24小时连轴转。技术攻关的关键时刻,不胜疲惫的团队成员就在控制室的地板上打盹,硬是这样扛了过去。

当时科远一点不富裕,但团队坚持“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再苦不能苦研发”,其他方面能省就省。公司高层在外地出差能步行就步行,不行就倒公交车、乘电动三轮车。作为总裁的胡歙眉,那时候经常要跑市场,照样也是靠着两条腿走路或者去挤公交车。“脚上磨出了血泡,忍着疼,见了用户还得保持微笑。”胡歙眉说得云淡风轻。

直至今天,科远智慧依然每年都坚持将营收的10%以上用于科研,组建600人高学历研发团队,并牵头搭建江苏省热工过程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软件企业技术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先后承担数十项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如今,企业手握3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200多项发明专利、400多项软件著作权,年营收增长超过20%。

到现场去寻

2023年6月13日14时18分,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工程、省重点工程,浙能乐清电厂三期工程6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科远智慧国产NT6000控制系统助力乐清电厂三期2×1000MW发电工程全面投运。

只见操作员在DCS中点击一键启停按钮,庞大的汽轮机随即发出轰鸣声,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升速、暖机、并网、带负荷、升负荷的过程,自动调动协调各功能子系统进行预定参数、预定运行控制。

这套系统庞杂、运行时振动幅度必须控制在微米级的庞然大物,以前由于技术限制,启动过程要靠人工或者半自动,耗费3—4小时。现在,只要轻轻按一下启动键即可轻松完成。

现场,所有人的兴奋溢于言表。“咱们电厂的‘神经中枢系统’不必受制于人了。”

在沙钢集团宽厚板二车间,科远的系统也在“大显神通”。

几辆无人行车有条不紊地穿梭于车间中,将生产需要的原材料从仓库中调出,送到指定位置,而操作者只需在中控室电脑前轻点鼠标。

“如今,大伙儿都把我们车间叫作‘黑灯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行车本体进行自动化改造,以及新增科远智慧研发的无人库管理、三维扫描识别、行车定位、无线数据传输、行车防摇、视频监控、地面安全、进出库管理等系统,这里已经实现全自动化作业。“靠着这些技术,行车在行进过程中能‘认路’,工厂里工人换成了操作系统的工程师,人员减少50%,成本下降30%。”

【企业家说】

“南京给了我们赶超西方同行的底气”

刘国耀(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远是工业控制领域的“老兵”,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工业控制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跟跑到逐步超越的全过程。

当时,美国、日本的技术一直遥遥领先。为什么让一家中国公司有了从“学生”变成“老师”的机会?答案就是南京的创新生态、产业环境。这里拥有丰厚的人才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还有优厚的支持政策,让我们有底气赶超西方同行,通过30年奋斗迅速成长起来。

【记者手记】

涵养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走在科远智慧园区内,一眼便会望见矗立着的两座形似双翼的大楼,一座是总部大楼,一座就是研发大楼。

近日,这家刚刚度过自己30岁“生日”的企业,许下“生日心愿”:三十而“励”,聚势向新。字里行间,诠释了心向未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创新之路,对人才、教育、高科技资源、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渴望永远不会停止,而这些都是南京的天然优势。之所以众多民营企业家能在“一张白纸”上写出时代的“大文章”,除了坚持创新的精神,也离不开一个涵养创新的城市生态。这里,他们只需心无旁骛地怀揣梦想闯与创,就能闯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