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美国依赖” 到 “全球布局”,蓝帆医疗为关税战构筑双保险
2025年,一场关税风暴席卷全球。美国对华税率在短时间内经历34%、84%、125%、145%的疯狂跳跃,部分商品甚至已达到245%的天文数字。
在这场世界级博弈的大环境下,医疗器械全行业受到直接冲击,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本土企业早已提前布局,以规避这场史无前例的市场风险,蓝帆医疗就是其中成果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01
蓝帆医疗未雨绸缪
摆脱“美国依赖”全球布局
关税战虽然在今年迎来高潮,但2018年就已正式启动。
2018年之前,蓝帆医疗主营业务为一次性手套,90%以上产品出口销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以上收入来自美国市场,可见关税变化对当时的蓝帆医疗无异于生死危机。
现在回看,2018年关税战的烈度远比当下要低,但这番关乎命运的挑战给到了蓝帆医疗深刻警醒,由此启动了去美国化进程,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为自身构筑业务安全保障。
对于任何成熟的企业,大刀阔斧进行产业、市场重构都不是个简单的选择,高风险和业绩压力也伴随其中。但蓝帆医疗决心很大,在2018年就跨国并购了新加坡柏盛国际,又于2019年收购了德国NVT,彻底实现了转型升级,搭建起高端医疗器械的跨国平台,同时做出了心脑血管业务全面撤出美国市场的决策,关闭了美国的研发中心、裁撤了团队。
搭建起来心脑血管产业平台以后,蓝帆医疗并没有认为一劳永逸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自2018年以来持续投入了近20亿资金用于创新研发,历经多年技术深耕,如今在心脑血管领域已经覆盖多品类,2018年并购柏盛国际时的蓝帆医疗只有心脏支架单一产品,几年以后的今天,已经实现了冠脉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两个大病种介入治疗器械的完整布局,其中在冠脉介入领域,更是实现从简单到复杂PCI病变整体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供应。其心脏支架产品在中国市场已成长到第二位,占中国市场近四分之一,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蓝帆医疗还在针对神经介入、外周介入两个赛道持续加大孵化投入。去年下半年开始,已陆续有多款新产品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市,在关税博弈的大背景下,国产化率将进一步快速提高,神经、外周两个赛道产品进入市场的进程也有望提速。
2018年以来,蓝帆医疗除了在战略上彻底往高端医疗转型升级,打破产品单一的产业布局,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之外,原来传统手套业务也大力开始了市场格局的重构,时至今日,已经彻底摆脱“美国依赖”的帽子,在欧洲、日本、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中国等市场均已实现市场突破。具体数字的表现最为直观,2018年之前,蓝帆医疗每年手套业务出口约2亿美元,到2024年公司手套业务出口约是2018年前收入的3倍,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量全部来自非美市场的开拓与战略布局。2024 年一次性 PVC 手套出口量同比增长 29%,丁腈手套出口量增长 32%,美国市场依赖度到现在已下降到不占据主要份额。
而产线多元化布局的优势,更是在最新关税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美国对华税率持续飙升,但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业务基本不受影响,其事业部主体蓝帆柏盛的海外销售超过1亿美元,主要面向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源于蓝帆医疗从战略上果断地放弃了美国市场,包括临床中心、研发中心、市场中心等,分别于2022-2023年陆续关闭,几年前就战略性退出了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为0。
蓝帆医疗砸入真金白银建起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在本轮贸易战中居功至伟,成为规避贸易壁垒的关键护城河,其中心脏瓣膜产品则由德国生产基地直供全球市场,心脏冠脉支架在全球构建了两个制造研发基地,一个在新加坡实现规模化制造以供应海外市场,一个在中国的威海制造以服务中国患者,蓝帆医疗通过深度推进国际化,构建起来的三足鼎立的供应链格局,即欧洲(德国、瑞士)、新加坡、中国境内(威海、上海),在当今全球地缘政治错综复杂的新格局中,从根本上避免了关税政策波动的连带影响。
正如历史中无数次上演的那样,懂得未雨绸缪方能走得长远,蓝帆医疗在2018年果断而坚定地选择,在2025年为自身提供了坚实保障。
02
全球化波动中的逆势样本
蓝帆医疗如何危中造势?
关税风暴仍在继续,最终的结果走向目前难以判断。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采购和出海成本提高等问题或许无法完全回避,但市场结构的洗牌也正创造出巨额增量,唯有付出担当的企业才有机会将风险兑换成红利。
蓝帆医疗认为,“在错综复杂新形势下,以平静坦荡的心态做好研判,做好企业自己的事,持续创新,挑战也能转化为机遇。”
从宏观背景来看,在2025关税大战中,中方接连表态并发布反制行动,目前对美所有商品也加征125%关税,这意味着美国企业也同样面临严酷的出海危机。
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发展状况与趋势(2024)》,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
依托如此庞大的市场量级,当美国产品受关税影响导致性价比大降后,本土产品被国内市场选择的机会同步跃升。但是医疗事关民生健康,且为高门槛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只有突破技术代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替代,即使没有外部环境变化也同样如此。
蓝帆医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转型升级、走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不是因为2018年应对美国关税战而启动的,是在 2012-2013 年面向更长远发展道路时做出的战略选择。
目前,蓝帆医疗正在建设的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未来生产车间将会在原有工艺上进行迭代改进,针对心脑血管植介入创新医疗器械进行生产,不仅能够推陈出新,还能实现在三类医疗器械领域加速国产替代。
据山西证券分析,医疗设备、高值耗材出口影响可控,同时利好中国市场替代美企份额。对于大部分医疗设备和高值耗材企业来说,其出口美国的收入占比较低或尚未进入美国市场,关税政策对其出口影响可控。
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样百年不遇的危机,对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有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在这样的惊涛骇浪面前,考验的是心态,是战略定力。
低值耗材起家的蓝帆医疗,近年在心脑血管业务、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等赛道深度布局,显然同本轮新的市场变革形成呼应,更加契合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
依托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蓝帆医疗已为关税挑战构筑起“双保险”。同时伴随国家振兴内需、采购端倾斜国产等政策助力,以蓝帆医疗为代表的本土优秀企业有望在本轮关税战中逆势突围,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