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帆医疗:心脑业务转盈,仍净亏1亿-1.5亿悬顶?

查股网  2025-07-17 15:00  蓝帆医疗(002382)个股分析

7月14日,蓝帆医疗(002382.SZ)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值得注意的是,心脑血管业务板块表现抢眼。上半年营收突破6.9亿元,同比增长逾20%,不仅率先实现扭亏,更贡献了可观利润,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关键引擎。但公司整体仍处亏损区间,净亏损1亿-1.5亿元。

这一结构性变化,能否预示蓝帆医疗“重器制造”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

本文2594字,7分钟

来源 | 颐通社(ID:Medisophy)

▍心脑血管业务:创新投入迈向盈利周期

业绩预告显示,蓝帆医疗虽整体仍处亏损区间,净亏损1-1.5亿元;但减亏幅度显著,亏损同比收窄6.38%至37.58%。在行业周期性调整和外部环境复杂交织的背景下,公司交出一份结构优化、重心明确的半年“答卷”。

过去五年,蓝帆医疗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主要集中于心脑血管高端介入器械的技术攻坚。

转型期的蓝帆医疗,正试图在创新政策红利中抓住结构性机会,以研发投入对冲短期压力,借助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在心脑介入赛道逐步实现“量”向“质”的转变。

自研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攀升,推动整体毛利率稳步回升。2024年,心脑板块年内上市12款新产品该板块自研产品销售占比接近50%,毛利率回升至64%,显示出研发向盈利的有效转化。

明星产品BA9药物涂层球囊,和全球首款无聚合物药物涂层冠脉支架BioFreedomUltra,构筑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前者,2024年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20%,并成功进入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市场;后者,则凭借欧盟CE与日本认证,销售网络延伸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5%

与此同时,公司在器械创新路径上不断推进。近一年来,多款支架和球囊产品,成功获批或取得海外市场认证,包括BioMC冠状动脉微导管、RISESCPTCA球囊扩张导管、心铠冠脉乳突球囊等。

今年6月,由德国NVT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可回收TAVR输送系统IMPERIA获得欧盟CE认证,首批手术已于西班牙和德国落地,公司在火热的“结构性心脏病赛道”迈出关键一步。

▍全球化3.0:智造出海,扬帆远航

蓝帆医疗的盈利改善,背后既源于持续的创新研发投入,更归因于近二十年的全球化深耕

公司的国际化布局,始终随发展阶段与形势演变动态调整,在延续“国内基地供国内、海外基地供海外”模式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智造”走向国际市场

2003至2012年,全球化1.0阶段:蓝帆医疗以出口为核心导向,七年跻身手套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十年登顶PVC医用手套全球龙头,占据22%的全球市场份额,服务覆盖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布局。

2013至2022年,全球化2.0时代: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跨国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瑞士NVT,从单纯的市场全球化,升级为研发、临床、制造、人才全维度国际化的跨国企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23年至今,全球化3.0战略开启:就势转向海外输出“中国智造”,着力打造全球知名品牌。2024年,引入泰国产业投资者HKG的2亿美元投资,为深化“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合作筑根基。

在全球化过程中,公司以“本地生产、本地服务”为轴心,在德国、新加坡、上海构建研发-生产三角支撑体系。三地联动,实现24小时研发-交付闭环,确保在全球供应链波动下依然具备高效响应能力。

在此基础上,公司前瞻性“去美化”战略也取得成效。自2018年起,蓝帆主动削减在美研发与注册投入,转而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避开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今年6月,欧盟《国际采购工具》(IPI)限制中国企业之际,蓝帆凭借德国制造基地顺利“过关”,维持对欧出口通道畅通。

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全球逾130个国家和地区心脑业务覆盖超过100国,累计获得全球专利逾550项。2025年上半年,首次入选MD+DI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国际化布局步入收获期。

▍穿越周期:结构优化能对冲压力吗?

从业绩预告看,尽管心脑业务持续增长,但公司仍面临多重挑战,业绩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2025年上半年整体亏损,除主营板块发展不均外,亦受到非经营性因素影响。

  • 参股的人工心脏研发创新企业——苏州同心医疗,刚刚6月底完成上市前融资,但一级市场估值变动较大,导致公司确认公允价值投资变动损失约1.2亿元

  • 子公司蓝帆柏盛引入10亿元战略投资所形成的高额金融负债2025年二季度计提财务费用2500万元;总部管理费用等固定支出亦构成利润压力。

  • 健康防护事业部挑战最大,全球手套价格下行低位徘徊,订单不稳,令该板块陷入亏损境地。

从中长期看,蓝帆并未削弱其战略布局,而是加快推动内部资源重构,将盈利重心逐步迁移至高技术含量、高壁垒的介入器械业务

公司在血管内冲击波(IVL)等前沿技术上持续投入,依托自主专利的电极与双层球囊设计,有望在这一被认为具有极大潜力的新领域抢占先机。同时,公司其他产品的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国际市场推广,亦在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反映出蓝帆医疗正处在一次深层结构重塑的关键时点。

一方面,以心脑业务为代表的高值耗材板块进入收获期;另一方面,国际化协同、政策红利与资本运作形成多重助力,推动公司构建穿越周期的盈利结构,亏损有望进一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