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普瑞被诈骗实控人垫付9000万 近五年经营现金净流出11.89亿

查股网  2024-03-21 07:59  海普瑞(002399)个股分析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潘瑞冬

  海普瑞(002399.SZ,09989.HK)公布遭遇“电诈”事件迎来最新进展。

  近日,海普瑞公告称,收到实际控制人李锂通过深圳市乐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乐仁”)先行垫付的款项,合计人民币8980.96万元。李锂兑现此前承诺,先行垫付了该次诈骗案公司的损失。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五年来,公司的业绩表现波动较大,盈利能力“三降两升”,整体降幅明显,2023年更是出现上市后首亏。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活动“失血”严重,近五年时间,仅2020年经营现金净额实现净流入0.37亿元,其余年份均为净流出状态。粗略计算,2019年至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海普瑞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累计净流出达11.89亿元。

  上市以来首亏

  全资子公司天道意大利被骗两个月后,海普瑞实际控制人李锂全额垫付被骗款项。

  根据海普瑞的最新公告,此次李锂垫付的款项金额8980.96万元,这一金额是以海普瑞2023年12月31日确定营业外损失采用的欧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1欧元兑人民币7.65元,涉案金额1173.9817万欧元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A股公司近年来遭遇的最高额电信诈骗案,有少数市场人士质疑这是海普瑞的“平账套路”。

  不过,海普瑞在对深交所的问询函的回复中称,犯罪分子通过伪造公司高管、外部律师及审计师邮箱等方式向意大利子公司总经理发送邮件,并以公司正在进行一项高度机密的并购为由设下骗局,使得意大利子公司总经理误认为该事项属实并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避开公司内部资金支付流程,累计向其打款1170余万欧元。

  案发后,海普瑞已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警方已立案并开展案件调查办理工作,已经成立独立第三方调查小组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资料显示,李锂为海普瑞创始人之一,并在1998年4月起任公司董事长,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末,其通过深圳乐仁持有海普瑞4.74亿股股份,占比32.31%。此次垫付款项,也是李锂通过深圳乐仁向海普瑞先行垫付。

  根据3月15日公告,海普瑞确认,如未来通过刑事、民事等法律程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向任何相关责任方追回全部或部分款项或获得任何性质的赔偿,在该等款项或赔偿追回或获得后,海普瑞应将该等款项或赔偿返还给深圳乐仁,总额不超过实际垫付总额。

  在1月30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中,海普瑞表示,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拟在2023年度按相应会计准则对相关金额进行确认,预计影响金额在900万欧元到1174万欧元。

  这一事件加上对存货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导致海普瑞2023年业绩预计出现巨亏,成为自2010年上市以来首亏。1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当年出现亏损高达6.47亿元至9.24亿元。

  肝素钠跌价存货跌价准备最高9.5亿

  公开资料显示,海普瑞主要业务覆盖肝素全产业链、生物大分子CDMO和创新药物的投资、开发及商业化,业务遍布全球逾40个国家和地区。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同于其他原料药企业,由于肝素粗品具备较强的资源品属性,肝素企业需要囤货抢占资源。因此,肝素钠企业需要较高的存货管理水平,一旦遇到周期下行,计提存货跌价不可避免。

  根据业绩预告,2023年,海普瑞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7.5亿到9.5亿元,预计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6.38亿到8.08亿元。

  对此,海普瑞解释称,公司为满足未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的发展战略而备有战略库存。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肝素产品售价大幅下滑,公司肝素产业链存货中的部分肝素产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出现减值迹象。

  海普瑞在业绩预告中进一步解释,2023年度肝素行业持续面临着终端去库存的严峻挑战,全球各大肝素企业普遍调慢了生产节奏,肝素API的订单需求出现大幅下滑,中国肝素API的出口数据同比跌幅远超行业预期,公司的API业务亦受到了较大冲击。同时,受累于去库存的影响,公司在非欧美海外市场的制剂业务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需要提及的是,海普瑞的海外营收占比较大,自2018年以来基本维持在90%左右。从产品营收结构来看,肝素钠原料药是公司的营收主要来源,2018年公司收购多普乐100%股权后,海普瑞的产品由肝素钠原料药延伸至肝素钠制剂,总营收也几近翻番,此后肝素钠原料药和制剂成为贡献营收的主要“双轮”。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肝素钠原料药和制剂营收分别为6.98亿元、15.47亿元,营收占比为25.75%、57.04%,此外公司的CDMO业务营收占比达到14.57%,成为海普瑞的第三大营收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多普乐之后,公司的营收规模仅在2020年至2022年实现增长,归母净利润也仅在2019年和2022年录得正增长,2019年至2023年公司整体盈利能力骤降,归母净利润从赚10.59亿元到最高亏损9.24亿元。

  此外,2019年至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经营活动明显承压,期间经营现金净额分别为-2.28亿元、0.37亿元、-0.07亿元、-7.57亿元、-2.34亿元,累计净流出高达11.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