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普瑞2025年中报,核心业务承压下寻破局
2025年上半年,全球肝素原料药龙头海普瑞(002399.SZ)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营业收入28.17亿元,同比微降0.71%;归母净利润4.22亿元,同比下滑36.44%;但扣非归母净利润达4.26亿元,逆势增长29.34%。这一矛盾数据背后,折射出这家老牌药企在行业寒冬中的挣扎与突围。
作为曾以148元/股发行价创下A股纪录的“明星企业”,海普瑞如今面临肝素价格低迷、仿制药竞争加剧、现金流承压等多重挑战。不过,公司通过CDMO业务优化、创新药研发突破以及海外市场拓展,正试图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在医药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海普瑞的转型路径能否重现往日辉煌?
海普瑞的业绩波动,与其核心业务肝素产业链的深度调整密不可分。作为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供应商之一,公司上半年肝素业务收入22.29亿元,同比仅增长1.26%,但内部结构分化显著:制剂销售收入17.77亿元,同比激增22.24%,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3%;而原料药业务收入4.52亿元,同比暴跌39.51%,毛利率压缩至23.82%。
这一分化背后,是行业供需关系的剧烈变化。近年来,全球肝素原料药出口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叠加欧洲市场依诺肝素仿制药的涌入,导致海普瑞首仿药面临原研药与低价仿制的双重竞争。公司坦言,为巩固市场份额,不得不对部分区域市场的制剂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直接拉低原料药业务毛利率。更棘手的是,美国关税政策变化进一步冲击了海外利润:报告期内,依诺肝素钠制剂毛利率同比下降4.74个百分点,成为拖累整体盈利的关键因素。
现金流数据则揭示了更深层的经营压力。上半年,海普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49亿元,同比下降19%。公司解释称,销售回款减少与采购支出增加的双重作用,导致“造血”能力减弱。这一趋势若持续,或将限制其在研发与市场拓展上的投入空间。
尽管如此,海普瑞在制剂端的突破仍带来一丝暖意。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其依诺肝素钠制剂销量增长超30%,在欧洲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分析人士指出,肝素作为抗凝血刚需药品,长期需求仍有支撑,但行业已从“量价齐升”转向“成本为王”的微利时代,海普瑞需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技术迭代进一步巩固壁垒。
尽管新业务亮点频现,海普瑞的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创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特性,H1710的I期临床结果尚待验证;出海商业化则需面对海外监管、市场准入与文化差异等复杂问题。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40%以上,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财务稳健性,考验管理层智慧。
不过,海普瑞的国际化基因与全产业链布局,仍为其赋予独特竞争优势。一方面,其肝素原料药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与赛诺菲、辉瑞等巨头建立深度合作,为CDMO与创新药导流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公司能有效控制成本并保障供应链安全,这在集采常态化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展望未来,海普瑞的“二次增长”需回答两个关键问题:能否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在肝素领域建立不可替代性?创新药与出海战略能否形成协同效应,打造新的利润支柱?
从148元发行价的资本宠儿,到行业寒冬中的破局者,海普瑞的2025年中报,既是一部传统药企的转型启示录,也是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微观缩影。在创新与全球化浪潮中,这家企业能否凭借战略定力与执行力重返巅峰?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