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不可能”变“可能”——专访多氟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江

查股网  2025-01-09 11:05  多氟多(002407)个股分析

  作为氟硅行业的领军人物,李世江常对身边人说的一句话是:“要给不可能留下位置”。多氟多的发展历程正是这句话的最佳佐证——“废物”不可能变成“宝物”?落后者不可能实现“换道领跑”?化工行业不可能实现全过程绿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桩桩“不可能”变为现实,预见者也因此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2月13日,记者在多氟多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的总部大楼内见到李世江,当被问到多氟多是如何让“不可能”变“可能”的时候,他笑道:“无他,唯创新耳!”

 “宁要‘异想天开’,不要‘亦步亦趋’”——产业旷野上的另辟蹊径者

  在李世江看来,创新首先是一种态度。“在产业的旷野上,往哪里走都是创新。宁愿做别人眼里‘异想天开’的事,也不能亦步亦趋,更不能裹足不前。”他说。

  30年前,李世江走马上任焦作市冰晶石厂厂长,第一次把他的“异想天开”变为现实。那时我国氟化工产业发展资源受限,萤石因其重要战略地位而被限制开采。面对原料受限的境况,曾在化肥厂任职的李世江另辟蹊径,想到了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氟硅酸。能不能用这种“废品”生产冰晶石,实现“变废为宝”?

  经过上千个日夜的刻苦攻关,多氟多首创出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1999年,该项目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奏响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先声。

  也正是这个项目奠定了多氟多的创新基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氟硅行业高速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层出不穷。而在应接不暇的变化之中,多氟多凭借其超前的创新理念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不仅稳住了阵脚,还在许多方面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4年成功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六氟磷酸锂从产品工艺到生产设备的全面自主化,推动了我国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突破集成电路产业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制备关键技术,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高了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用国产材料的自主制造水平和自给供应能力……

  目前,多氟多已形成了氟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新材料体系。其中,主导产品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全球第一,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产销量全国第一。从这里出发,多氟多再往前走一步,瞄上了被业界称为“未来能源”的钠离子电池和被普遍认为是“终极能源”的氢能,目前已形成以“氟”为基、制能依“氢”、行之有“锂”、坐地为“钠”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创新的灵感来源于市场,创新的效果也要靠市场来检验。”李世江表示,未来多氟多还将涉足硼同位素产品,通过“氟硼互助”布局未来产业。

“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循环经济的先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提升含“新”量,还要提升含“绿”量。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绿色产业集群、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对此,李世江感慨地说:“化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人类生产的问题得通过化工去解决,最终化工的创新发展也是为了全人类的健康幸福。而要想达成这个最终目的,实现化工的全过程绿色是必不可少的。”

  从多氟多的绿色发展经验出发,李世江谈道,行业企业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在三方面发力:一是数字化的“武装”,二是要从设计端融入绿色制造的概念,三是通过创新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其中,李世江重点强调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从首创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开始,“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先进理念就成为多氟多的绿色“法宝”。

  2010年,公司自主开发了“高性能无机氟化物清洁生产”项目,利用氟化铝所产废水循环再利用制备高纯冰晶石。采用闭路循环系统,彻底解决了氟化铝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污染源问题,具有良好的环境治理效果。该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家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2017年,公司列入“国家级氟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建立了覆盖氟资源循环利用全流程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2023年,多氟多的“磷肥副产氟硅资源高质利用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首次开发了以磷肥副产氟硅酸为原料生产超纯电子级氢氟酸联产高品质白炭黑成套新工艺,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并建成稳定运行的万吨级生产装置,不仅突破了磷肥副产氟硅资源高质利用技术瓶颈、解决了磷肥产业环保难题、缓解了氟化工行业对战略矿产资源萤石的高度依赖,还突破了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也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于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行业,李世江也预见到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提前布局有关技术研发。“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新的锂电池回收路线,依然遵循综合利用的思路,尝试电解质或正极材料的再生技术。而在半导体行业,我们也在研究废液的回收利用。”李世江说,“通过原料端的创新、工艺创新到末端回收利用技术创新,在行业内形成真正的循环经济,我认为这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给‘不可能’留下位置”——创新生态的培育者

  尽管创新精神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引领多氟多的发展道路,李世江还是坦承说:“任何一项创新的成果走向产业化、走向市场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短暂的叹息后,他又表示:“但这是国家、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将“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列为科技强国必须具备的5个基本要素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作为一名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的退伍老兵,李世江不仅考虑市场需要什么,更把国家的需要放在最前头。他认为,企业利益必须融合于国家利益之中,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因此,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始终把创新生态的培育当做头等大事,鼓励、引导身边的人和企业进行积极创新。

  李世江认为,创新生态有氛围、平台和人才三个层面。首先,要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让创新者敢为、敢做;其次,有关单位要积极打造创新平台,通过整合资源、释放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落地;最后,作为企业,必须培育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人才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思维和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我们鼓励所有岗位的员工都去项目一线学习。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大学校,每个项目都会培育出一批人才,甚至为一个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李世江说。

  据悉,截至目前,多氟多申报专利1500余项,授权专利1000余项,走出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为打造创新平台,多氟多还牵头组建了河南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并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未来我们还将与这些科研单位携手,再解决3~5个‘卡脖子’难题,为民族工业作出更大贡献。”李世江说得掷地有声。

  对于创新生态的培育,李世江还提到两点“戒绝”:一是戒绝“说风凉话”的习惯;二是戒绝“跟风”的习惯,也就是“亦步亦趋”。

  “不要等一个技术的市场完全成熟了再入场,高新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要不来的。真正好的创新是在创造市场,这是我个人,也是多氟多这个企业永远的追求。”他说,“创新需要包容,我们要给‘不可能’留下位置,这样‘不可能’才有变‘可能’的机会。”

  李世江自言,他与多氟多身处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是“恰逢其时”。诚然如是。在多氟多创立后的数十年中,无论技术、市场如何变化,创新与绿色始终是行业发展的“轴心”。如今,多氟多正在创新驱动、循环经济、数字经济的道路上飞驰,而那些被李世江笑称为“异想天开”的念头,正是这辆快车不竭的动力燃料。

(转自: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