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李宾:智算共生背景下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开放创新探索

查股网  2025-09-23 07:01  广联达(002410)个股分析

(来源:广联达+)

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加速背景下,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以“智算共生,图启新篇”为主题,在武汉盛大召开。作为大会开幕式的重要环节,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中心总经理李宾发表了题为《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开放创新探索》的主旨演讲。

这场演讲不仅聚焦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路径,也回应了行业关切:在全球格局动荡和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工业软件的主动权,突破“卡脖子”难题,并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球格局下的工业软件挑战与国产替代机遇

李宾指出,全球政治经济进入高度不确定阶段,中国政府持续通过产业政策推动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带动了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芯片和国产装备等成果的涌现。工业软件作为硬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制造业系统性数字化的关键,其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补短板,实现国产替代;二是推动技术集成,融合人工智能,支撑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数字孪生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工业软件蕴藏巨大潜力。CAE仿真和数字化制造需求增长,建筑业等传统行业正在释放新的动能,新材料和新工艺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但现实并不乐观:国产CAD工具市场占比较低,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不匹配。如果能够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并向高端迈进,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国产厂商的发展困境仍然突出。国外厂商凭借长期积累在技术、生态和品牌上优势明显,而国产软件起步较晚、打磨时间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许多企业只能依赖定制化服务,效率低下,也难以支撑产业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卡脖子”问题成为必须攻克的瓶颈。以几何技术和CAX为代表的核心环节,本质上是涉及图形学、软件工程、产品化和商业化的系统工程,破解难题需要产学研用的协同合作。李宾强调,工业软件不仅是工具,更是企业沉淀的工程knowhow,覆盖生产核心流程,是重要的数字化资产。国产替代或技术升级需要持续投入和清晰迭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内厂商一般从单点应用切入,在工程实践中反复打磨,让产品从“勉强可用”走向“越用越好用”。

因此,国产工业软件的突破不仅依赖研发,还需要更广泛的生态合力。用户单位应给予更多包容,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续供给科研与人才。唯有多方协同,才能逐步积累竞争优势,实现真正的突破与替代。

广联达图形引擎的技术迭代与创新突破

李宾在演讲中回顾了广联达在三维图形引擎上的探索路径。他指出,公司图形引擎的发展大体遵循国产工业软件的一般规律,经历了循序渐进的三代演进。第一代和第二代主要服务于算量与施工产品,沉淀了BREP几何引擎与真实感渲染能力,为后续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第三代则依托数维系列设计软件,进一步扩展了参数化建模、曲面造型和开放平台架构,逐渐具备了支撑更复杂设计需求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广联达迈入了图形引擎4.0的新阶段。公司选择对标中小客户广泛使用的国际主流开源引擎OCC,集中解决其在CAx应用中的关键痛点。在曲线曲面拟合、几何求交和几何修复等算法上实现突破,并已在生态伙伴项目中应用,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这意味着国产图形内核涌现出了新的力量和新的方案,国产替代的可能性更为可期。

这种技术进步并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成果,而是真实地通过CAD内核的扩展落地。广联达突破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零件和装配设计,并在参数化设计中融入直接建模,形成二三维一体化的快速概念设计能力。这些技术通过实际案例得到验证,例如完成V6发动机建模、冶金轧机装配设计,并逐渐应用于建筑工业化的新业务探索中,推动了智建美筑等创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广联达的研发并不是封闭推进的,而是始终与行业应用保持紧密互动。李宾提到,公司在BREP和网格算法体系上持续与国际主流软件对标,并通过与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的合作,获得了国产化验证的实践土壤。正是这种“研发与应用相互牵引”的模式,使得技术成果能够快速从可用走向好用,在迭代中不断进化。

开放合作推动国产替代与产业落地

如果说技术迭代体现了广联达在内核上的自我突破,那么开放合作则展示了国产三维图形技术走向成熟的关键路径。李宾强调,企业自身的研发力量固然重要,但真正的突破必须依靠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在开放合作中形成合力。

在央企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的框架下,广联达参与并承担了多个关键课题,其中《网格建模与编辑技术》《几何约束求解技术》和《面向复杂工程的BIM基础平台》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已经被集成到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研发的CyberStation三维设计平台,并在国产化测评中获得“优秀”评价。这不仅是对技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国产软件在重大工程场景中被验证的重要里程碑。

这样的合作模式也揭示了一个重要规律:研发与应用之间并非割裂的两端,而是可以互为推动的循环。广联达在BREP算法体系上对标国际领先的Parasolid,在网格算法上对标MicroStation,而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则提出了具体需求与测试场景,为技术验证提供了真实环境。双方在交流中建立互信,在实践中实现迭代,推动了国产图形技术与复杂工程应用的深度融合。

由此可见,国产三维图形技术要想真正走向成熟,不能仅仅依赖企业的单点突破,而必须通过行业应用的反哺来不断完善。广联达选择与央企和科研机构合作,不仅积累了关键算法的工程经验,也让研发成果更快转化为产品能力。李宾强调,未来国产工业软件的成功,必然来源于企业、科研、政策与应用的共同努力。这种“开放合作—应用反哺—持续优化”的循环,将是国产替代实现产业落地的必经之路。

从技术迭代到开放合作,李宾的演讲清晰勾勒出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逻辑。这种“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行”的路径,不仅回应了工业软件补短板、促替代的现实需求,也为未来数字化建造和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正如大会主题所揭示的那样,智能计算与图学创新正在共生共进,而国产工业软件正是这一时代图景中的关键一笔。随着产业链各方的合力推进,国产三维图形技术有望在“图启新篇”的历史进程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不仅填补短板,更将在国际竞争中展现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信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