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2025上半年净利近乎腰斩、子公司拖垮业绩
如果说两大主营板块的下滑是“正面冲击”,那么核心子公司的业绩颓势,则给了科伦药业“背后一击”。
来源丨华博观察
编辑丨何慧芳
2025年医药行业的“期中考试”成绩单中,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02422.SZ,下称“科伦药业”)的表现堪称惨淡。这家曾凭借输液与非输液业务稳居行业前列的企业,上半年不仅营收跌破百亿关口,归母净利润更是近乎腰斩,核心业务与子公司的双重困境,让其下半年业绩翻身蒙上浓重阴影。
01
业绩“断崖式”下滑
翻开科伦药业2025年半年报,两组核心数据格外刺眼: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3.20%至90.83亿元,这是其多年来首次在上半年跌破百亿元营收规模;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更达44.41%,仅剩下10.01亿元。对于一家体量超百亿的上市药企而言,短时间内营收净利双双出现超过20%的下滑,已非“短期波动”可解释,而是业务根基面临挑战的信号。
科伦药业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市场环境与政策影响,提及流感等传染类疾病发病率下降、医保控费推进导致需求回落,以及集采政策带来的价格压力。但这一解释难以完全覆盖其业务颓势——在同行业其他企业同样面临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的背景下,科伦药业的业绩降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多问题或许出在自身业务结构的抗风险能力上。
02
两大支柱业务“失速”
作为科伦药业的“压舱石”,输液与非输液两大板块近年来合计营收占比始终维持在80%-90%以上,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9.66%。然而,就是这两大核心业务,上半年却集体“掉链子”,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推手。
输液板块上半年收入降至37.50亿元,同比下降19.65%,更关键的是,其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6.19个百分点。毛利率的下滑,意味着该板块不仅卖得少了,每卖出一元产品能赚到的利润也在缩水,成本控制与产品竞争力双双承压。而非输液板块表现同样疲软,收入降至43.94亿元,同比下降18.77%,板块内核心产品销量集体遇冷。
细分来看,非输液板块中的塑料水针业务上半年销量同比减少11.96%,仅售出3.43亿支,核心原因是葡萄糖注射液水针需求下降,且氯化钾注射液水针在第十批国家集采中“落标”——集采作为药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失去中标资格直接导致产品市场份额被挤压。此外,抗感染领域的头孢粉针、青霉素粉针等传统优势产品,也因需求回落出现销量下滑,进一步加剧了非输液板块的业绩压力。
两大支柱业务同时陷入营收下滑、利润缩水的困境,暴露出科伦药业业务结构过于集中的弊端。过度依赖单一业务体系,使得企业在面临市场需求变化与政策调整时,缺乏足够的业务板块进行风险对冲,最终导致整体业绩随核心业务波动而大幅下滑。
03
业绩支撑力崩塌
如果说两大主营板块的下滑是“正面冲击”,那么核心子公司的业绩颓势,则给了科伦药业“背后一击”。作为集团业绩的重要支撑,2022年上市的川宁生物与2023年上市的科伦博泰生物,2025年上半年集体“掉链子”,不仅未能分担集团业绩压力,反而成为拖累整体利润的“包袱”。
主营原料药中间体的川宁生物,上半年本有成本优化的利好——工艺技术提升与主要原料成本下降有效削减了生产成本,但终端需求下降导致产品销量下滑,叠加部分产品平均价格降低与研发费用增加,多重因素挤压下,其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7.66亿元锐减至4.55亿元,降幅超40%。更严峻的是,科伦药业已明确表示,受青霉素市场价格影响,川宁生物2025年整体业绩预计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滑”,仅寄望于四季度旺季与2026年市场回暖,短期业绩颓势难以扭转。
另一家子公司科伦博泰生物的表现则更为糟糕。作为科伦药业创新药布局的核心平台,该公司上半年受授权收入(里程碑)同比减少影响,直接从上年同期盈利3.10亿元转为净亏损1.45亿元。“由盈转亏”的背后,不仅反映出其创新药授权业务的不稳定,也暴露出创新药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风险——科伦博泰生物虽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积累了十年经验,拥有10余项临床阶段资产,且与默沙东开展合作,但这些研发投入与合作布局,短期内并未转化为稳定的盈利支撑,反而因研发持续投入加剧了亏损压力。
两家核心子公司的业绩崩塌,对科伦药业而言影响深远。此前,这两家上市子公司被视为集团未来增长的“双引擎”,如今却沦为业绩拖累,不仅削弱了集团整体盈利能力,也让投资者对其长期发展信心受挫。
04
业绩颓势或持续
面对上半年的业绩困局,科伦药业并非毫无动作。川宁生物计划将AI系统从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拓展至头孢和青霉素产线,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效率;科伦博泰生物则持续推进ADC药物研发与对外合作,期望以创新药打开增长空间。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举措短期内难以见效——AI技术落地需要时间验证效果,创新药研发更是一场“持久战”,二者均无法在2025年下半年为业绩提供实质性支撑。
从市场环境来看,下半年医保控费与集采政策仍将持续推进,流感等疾病需求回暖缺乏明确信号,科伦药业两大主营板块面临的市场压力不会减轻;从子公司表现来看,川宁生物依赖四季度旺季回暖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科伦博泰生物的创新药盈利仍需等待,短期内难以扭转亏损局面。
综合来看,科伦药业2025年下半年想要扭转业绩下行趋势,缺乏清晰的突破口与有力的业绩增长点。两大主营板块承压、核心子公司拖后腿的双重困境,或将使其业绩颓势持续,甚至可能进一步影响全年业绩表现。对于科伦药业而言,如何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推动子公司业绩回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生存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