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啤酒的全国化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领导班子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今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将是对他们的首次重大考验。
来源丨华博观察
编辑丨何慧芳
近期,珠江啤酒完成了关键的人事变动,“将帅”换人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新的领导班子能否带领珠江啤酒突破区域限制,加速全国化布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从珠江啤酒过往的发展轨迹以及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来看,其全国化之路或许依旧充满挑战。
珠江啤酒在广东市场可谓根基深厚,多年来稳坐省内啤酒市场头把交椅,有着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这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珠江啤酒对广东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从2024年财报数据能清晰看到,华南地区营收约54.9亿元,同比增长7.45%,占总营收比例高达95.81% ,而其他地区营收约2.4亿元,同比下滑10.37%,仅占总营收的4.19%,且这种依赖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就如同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广东市场出现波动,或者竞争对手加大在该区域的攻势,珠江啤酒的业绩很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
尽管珠江啤酒很早就提出了全国化战略,试图打破区域限制,但其全国化进程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面对诸多外资大品牌以及国内啤酒巨头的竞争压力,珠江啤酒提出了“南固,北上,西进,东拓”的八字方针,还通过在湖南、河北、广西等地建厂,以及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外埠生产基地建设等举措,试图实现全国布局。然而,这些努力的成效并不显著,外埠市场的销售情况始终不理想,当地渠道薄弱,产品难以打开销路。如今,啤酒行业竞争格局愈发激烈,头部企业纷纷加快全国化布局,不断挤压中小啤酒企业的生存空间。珠江啤酒在全国化进程中的滞后,使其在与行业巨头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在渠道拓展方面,珠江啤酒近年来大力推进原浆体验店的全国布局,这一模式虽然具有“轻资产”的特性,也符合啤酒消费向非现饮渠道转移的趋势,但实际运营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加盟店的管理难度较大,如何确保各个加盟店严格遵守珠江啤酒的区域产品、价格体系规定,防止出现价格混乱和市场窜货等现象,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一道难题。而且,原浆啤酒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较高,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需要投入较高的运输成本和冷链设备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从目前来看,原浆体验店模式的布局进展能否尽快带动珠江啤酒省外收入增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再看此次人事变动,新任“一二把手”黄文胜和张涌均在外业历练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黄文胜在任职期间主导推出了多款高端新品,还力推原浆体验店模式,在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张涌履历同样丰富,在广州相关政府部门和国企有任职经历,涉及投资、外贸和旅游等多个领域。但新领导班子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今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将是对他们的首次重大考验。在行业竞争激烈、全国化受阻的背景下,他们需要迅速拿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企业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增长空间有限,竞争愈发激烈。头部啤酒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不断加大市场投入,巩固自身地位。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等巨头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相比之下,珠江啤酒在规模和资源上明显处于劣势,要想在全国市场分得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而且,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啤酒市场呈现出高端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珠江啤酒虽然在高端产品方面有所布局,但与行业巨头相比,其高端产品线还不够丰富,品牌影响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方面,珠江啤酒也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