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解码丨天齐锂业斥资逾10亿元拟入股新能源车企,锂矿企业为何热衷“向下”布局?

http://ddx.gubit.cn  2023-07-14 22:53  天齐锂业(002466)公司分析

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田姣

A股锂矿巨头天齐锂业,拟入股新能源车企的传闻正式落地。7月13日晚间,天齐锂业披露公告,全资子公司要参股吉利、奔驰合资的智马达汽车。

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齐锂业香港”)拟以认购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与smart Mobility Pte. Ltd.(以下简称“SM”)签署《股份认购协议》,以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73亿元)的自有资金参与SM的A轮股权融资,认购其发行的1760.56万股A类普通股。

这也意味着,在布局电池行业后,天齐锂业通过参股方式首次布局整车业务,试图“向下”布局再下一城。截至14日收盘,天齐锂业跌幅0.86%,报70.20元。

锂矿巨头拟入股Smart

天齐锂业要参股的SM有何来头?据公告披露显示,SM为一家根据新加坡法律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控股股东。

相比SM,它的股东更为人所熟知。SM现有主要股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控股集团)及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梅赛德斯-奔驰)。其中梅赛德斯-奔驰持股比例46%,吉利控股集团的境外子公司Sunrise Mobility Limited持股41.4%,吉利控股集团的关联方ZMD Capital Ltd持股4.6%,吉利子公司及关联方合计46%。

SM本轮融资的总计融资额度为2.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天齐锂业为领投。本次投资后,SM主要股东中(以融资金额为3.00亿美元为例), 梅赛德斯-奔驰持股比例为43.397%,吉利子公司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为43.397%,天齐锂业香港为2.830%,本轮融资其他跟投方为2.83%。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smart已在国内市场累计交付23540辆纯电动车型,其中,6月交付3829辆,较上月环比增长近46%;海外市场方面 ,智马达旗下精灵#1车型已在德国、法国开启交付,并计划在其它欧洲市场陆续上市。

对于此次入股SM,天齐锂业表示,本次投资符合公司垂直一体化发展战略及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趋势,将加深公司与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为公司展开业务拓展新的触角和反馈。新能源汽车作为锂电产业链的最末端,也是最接近需求端的窗口,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而言,本次投资预计将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此外,天齐锂业表示,“通过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影响力,有利于SM触及中国和欧洲两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上游锂矿热衷“向下”布局

近年来,锂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渗透不断深化。前有比亚迪、广汽、长城汽车等车企加入“抢矿”大战,后有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锂矿厂商入股车企参与造车,头部企业们将触角伸向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事实上,天齐锂业早已开始“向下”布局。天齐锂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通过战略投资上海航天电源、SES Holdings、北京卫蓝及厦钨新能源等公司,以及与中创新航、北京卫蓝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或合作协议,在产业链下游进行布局。

欲将触角延伸至行业最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的不仅仅是天齐锂业。除已经入股极氪、阿维塔等企业的宁德时代之外,赣锋锂业、欣旺达也在去年成为了东风集团旗下岚图汽车的股东。

为何上游锂矿企业热衷“向下”布局?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看好。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基于现有政策和汽车行业目标,全球电动汽车2030年销售份额展望已增加至35%。在中国、欧盟和美国,到 2030年电动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平均份额预计将上升到60%左右。

另一方面,谋求锁定更多市场份额。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工业级碳酸锂的降价,叠加新能源车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产业链去库等影响,锂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锂矿价格下降对于业绩影响巨大,不少动力电池企业频频与整车企业达成合作,以求锁定更多市场份额。

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上个月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天齐锂业公司董事长蒋卫平就表示,“要更多参与下游,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