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加快推进 缓控释肥全球化

查股网  2025-02-26 00:00  金正大(002470)个股分析

  ● 本报记者 张鹏飞

  从一家工厂到模式出海,在缓控释肥全球化的征程中,金正大引领中国缓控释肥行业走过了近20年。如今,金正大正乘着政策东风,携“一站式方案”模式,推进缓控释肥技术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化肥行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唯有树立联合协作、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势互补、抱团联合发展,才能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金正大董事长李玉晓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破局者到引领者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重大议题,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还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缓控释肥技术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表示,缓控释肥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十年前,中国缓控释肥技术领域还是一片“无人区”。面对国外技术垄断、农业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以“一粒肥,一颗初心”的信念,开启了自主创新的长征路。

  “包膜控释肥最早由国外研发,主要应用在花卉、草坪上,关键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手中。2006年金正大集团最早投产的缓控释肥达到产业化规模后,打破了国外垄断,国内真正有了商品化、产业化的缓控释肥料。”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民介绍。

  “在过去近20年发展中,缓控释肥产品从不被农民认知、逐步接受到如今成为大多数农民优先选择的肥料品种。”张民告诉记者,伴随着缓控释肥示范推广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也实现了从规模领先到标准领先、服务领先和技术领先。

  数据显示,经过近20年,中国缓控释肥技术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包膜控释、纳米增效、生物降解等核心技术,突破国际专利壁垒,肥料利用率达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年产能超700万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中国缓控释肥相关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主导制定多项缓控释肥的国际标准,技术输出覆盖亚洲、非洲、南美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与产业的成熟答卷

  “中国在缓控释肥领域发展迅速,有着成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一流完善的服务推广模式和体系。中国模式已成功应用于我们公司,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荷兰EKOMPANY公司总经理Martin Dekker说。该公司是欧洲第二大控释肥企业,于2016年被金正大集团全资收购。他认为,中国的缓控释肥在技术水平和推广模式方面都走在了全球行业前列。

  缓控释肥使用起来省时省力,减少了施肥的次数,甚至可以一次性施肥而无需再追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或转向其他行业,农民对缓控释肥的接受度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来自安徽省的农资经销商王向兵从2010年就与金正大合作,共同推广缓控释肥及“种肥同播”技术服务。谈起缓控释肥的推广历程,他表示,十几年来,金正大全力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开展了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活动。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金正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范围已扩大到全国主要省区市,累计推广1.6亿亩以上,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农作物,已基本实现缓控释肥在所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油料作物上的示范应用。

  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我自去年开始推广中国缓控释肥产品,刚开始我有很大的顾虑,但金正大给我们提供了专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从市场调研到定制化产品,再到技术培训、示范田建设、推广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全程一站式解决方案。”越南农业代表Truong Ngoc Ung介绍了他在越南市场推广缓控释肥的经历。

  李玉晓表示,粮食安全关乎人类生存之本,今天的中国缓控释肥产业不仅是技术的领跑者,更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熟模式。作为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化的主力军,金正大将为全球提供“金”方案。

  据其介绍,金正大的方案包括四方面核心内容。在全球共享技术成果方面,向全球开放“缓控释肥技术包”,涵盖核心工艺、智能生产系统及定制化解决方案,让各国“拿来即用,用之有效”。在赋能人才培养方面,设立区域性技术培训中心,为发展中国家农业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种植服务标准化课程。在建立示范田方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组织共建示范网络,建立百块示范田及联合示范基地,并为大家提供“技术包+农化服务+培训”一体化支持,让中国技术在全球田野中扎根。此外,联合建立全球缓控释肥推广联盟,在缓控释肥标准建设实施、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产业联合发展、国内外市场推广等方面共同合作,推动全球缓控释肥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