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兴 探秘未来 | 金固股份黑科技车轮是如何炼成的
转自:中证金牛座
一辆卡车一年大约跑20万公里,包括油费、过路费、养护费在内的基本费用在100万元以上,而更轻量化的车轮可以为卡车司机省下油费5万元。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金固股份总部办公楼一层展厅,挂满了各种规格、不同造型的车轮产品,展厅进门处的正中心摆放着一只银白色的钢轮,是金固股份研发的名为“阿凡达低碳车轮”的创新产品。
“这是目前市面上最轻的钢制车轮。”金固股份董秘孙群慧向记者介绍,“同样一只22.5×9厘米规格的普通钢轮,重量在44至45公斤,用轻量化的特种钢做的钢轮重量在35至37公斤,而这款阿凡达低碳车轮的重量是25公斤。”同时,由于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材料,这款车轮的强度为1500至2000兆帕,达到普通钢轮的3至4倍、铝合金车轮的5至6倍,生产成本却没有增加。
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更轻的车轮将为车辆行驶降低油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辆重卡,车头加上挂车共22个轮子,每个车轮减少15公斤,总共能减重300多公斤,一年可以帮助司机减少4万至5万元的油费支出。”孙群慧说。
带动业绩增长
金固股份于1996年成立,2010年上市,专注于汽车车轮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被认定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阿凡达低碳车轮如今成为金固股份打开国内外车轮市场的利器。
“据市场估算,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内,国内一年的汽车总销售量在两三千万辆,全球约9000万辆,全球一年汽车车轮需求量大约在5亿只。市场需求广阔。”孙群慧表示,阿凡达低碳车轮所代表的工艺和材料技术,使其成为继钢轮和铝合金车轮后的第三代车轮产品,未来将持续拓展市场份额。
在乘用车市场,阿凡达车轮的销量处于起步阶段。具备较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头部企业如中信戴卡、万丰奥威(维权)、今飞控股集团等,在国内铝合金车轮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目前采购阿凡达低碳车轮的车企包括比亚迪、零跑汽车、上汽通用、长安汽车等。
近年来,铝合金车轮行业“内卷”现象严重,汽车厂在采购中通过招标、竞价获取低价,压缩了铝合金车轮制造商的利润空间,也推动了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孙群慧表示,最新一代针对乘用车市场的阿凡达低碳车轮产品,成本较铝合金车轮更低。
金固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阿凡达低碳车轮的毛利率高于普通产品,目前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阿凡达低碳车轮业务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金固股份实现收入28.86亿元,归母净利润3237万元。
研发+并购 建设新生产线
金固股份研发阿凡达低碳车轮的背后原因,来自车轮产品的激烈竞争。2010年前后,乘用车使用的钢轮产品逐渐被更轻、造型更丰富的铝合金车轮替代。“当时乘用车车轮占到公司60%左右的营收。我们感受到新品迭代的冲击。”孙群慧称。
为应对市场变化,金固股份在2012年立项研发新车轮,以电影《阿凡达》为其命名,希望造出“梦想车轮”。经过五年时间,使其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
金固股份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一开始,金固股份从工艺创新入手,通过热冲压成形工艺,将钢轮强度提升了3至4倍。但随后发现,产品强度提升了,原来的钢材韧性却不够了,使用新工艺会发生开裂。经过多方请教和反复试验,金固股份团队在材料中加入了铌微合金,调试不同的材料配方,历时几年最终研发出解决方案。
“阿凡达低碳车轮从实验室样品走向产业化花了五年时间,从产业化到被市场验证及客户接受,又花了三四年。”孙群慧说。
由于生产这款新车轮需要建设新的产线,引入新的生产装备,金固股份经历了从装备引进、技术交流、跨国并购到最终国产的过程。“一开始,我们从荷兰的方泰纳公司采购定制化的新装备。2017年,我们收购了这家公司,随后对其团队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在国内组建自己的装备团队。”孙群慧说。
金固股份技术人员介绍,阿凡达低碳车轮的第一条产线,生产设备是在荷兰生产组装再运回国内。而现在,铺设一条生产线的周期从一年半缩短到9个月左右。
在产品需求逐步增长的情况下,金固股份计划增加阿凡达低碳车轮的产能,在国内外同步扩展产线,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为扩展产能做准备,公司增资扩股,目前已引入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聚力重产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金石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等投资人,加快阿凡达低碳车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