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满满“松弛感”,鹏都农牧离面值退有多远?

查股网  2024-05-31 19:02  鹏都农牧(002505)个股分析

松弛感是形容一个人精神轻松、舒缓的一个网红词汇。但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出现了松弛感,那可不一定是件好事。

鹏都农牧(002505.SZ)近期的财务信息以及回复交易所问询函就展现了这样一种“松弛感”——无论是对待给到交易对象的预付款,还是应收款,无论是存货还是财务费用,都显现出“大笔一挥”的松弛与豪放。

2024年5月28日晚,鹏都农牧披露《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反映出此前公布的年报内容披露错漏。5月30日,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遭到监管部门警示。

鹏都农牧原名大康牧业,于2010年11月上市,上市第三年即告亏损,让公司前实控人陈黎明萌生退意。2014年,上海鹏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鹏欣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取得当时还名为大康牧业的上市公司控股权。

2014年增发时公司总市值超过19亿元。通过2014年和2019年两次定向增发,大康牧业向主要为鹏欣系公司的交易对象分别募资50亿元和16亿元。以此计算公司股权价值应超过85亿元。然而,几年后,房地产企业鹏欣集团跨行业、跨境并购的一番操盘运作下来,鹏都农牧总市值目前只剩59亿元。

5月30日,正源股份(600321.SH) 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1元而遭到面值退市,成为今年以来非ST股面值退市的第一股。

自5月23日起,鹏都农牧已经连续六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5月24日公司发布了退市风险提示。

鹏都农牧会否成为第二个正源股份?

全线亏损

鹏都农牧上演一个价值毁损的典型:上市15年来,该公司15年又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合计亏损了13.22亿元。

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录得归母净利润-9.35亿元,为2019年以来的首次大额亏损。

除巴西两家从事大众商品贸易的子公司亏损外,鹏都农牧2023年的亏损还扩大到了畜牧养殖业的肉羊和肉牛。这意味着,主要业务板块除了乳制品销售盈利之外,其余均出现较大亏损。

公司寄予厚望的肉牛及屠宰肉制品业务, 2023年爆出毛利亏损约1.6亿元;而此前还颇有盈利的肉羊板块毛利约1.4亿元。

净利润的大幅亏损,还包括年度资产减值3.87亿元,其中存货中“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肉牛和肉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别达到1.4亿元和1.6亿元。而计提前,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余额也不过6.27亿元,这一次计提跌价准备,几乎把存货一半的账面价值计提掉了。

净利润在萎缩,但业务规模却不小。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将近200亿元,2023年略有下降,但营收仍达到174亿元。

业务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财务费逐年增加,2023年的利息费用达到7.7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2个亿。

财务专业人指出,2023年鹏都农牧在筹资活动现金净额流出7.61亿的基础上,还新增了2亿利息费用,“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司资金使用不够集约化。”

“松驰”的应收和预付款项

深交所对造成公司2022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一项预付款颇为兴趣。

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交易对手北京雄特牧业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雄特)于2022年11月和12月向鹏都农牧退回购牛预付款1.45亿元,2023年退回预付款7.22亿元。至2023年年报截止时,还剩余1.53亿元预付款。

以此计,鹏都农牧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付给北京雄特的购牛预付款超过了10亿元。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30%预付款,对应的购牛合同款超过30亿元。而以双方的交易单价计,30亿元足可以购买超过17万头的进口肉牛了。

但鹏都农牧披露,北京雄特实际向其交付的肉牛,只有10686头,而相应批次的订单总数是6万头。

鹏都农牧没有公布这10686头肉牛的交付时间,但根据公司披露的交付要求,应在2022年3月前交付。如果是2022年完成交付,那么北京雄特占用鹏都农牧的预付款,不仅超比例,也超时了。

鹏都农牧解释称,鉴于北京雄特丰富的进口活畜的经验和能力,公司选择北京雄特作为公司进口牛合作企业。公司与北京雄特的交易与公司发展战略及肉牛产业规划相匹配,采购是必要的合理的。 北京雄特作为独立运营的公司主体,与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公司预付款为正常交易支付,不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我公司资金或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的情形。

订单6万头牛只交付了1万余头,那么剩余的5万头牛怎么办?鹏都农牧称:剩余的49399头双方协商不再交付,由北京雄特自行处置。

除预付款外,鹏都农牧的“松弛感”还体现在应收项目。

2017 ,鹏都农牧收购大昌东峰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大昌东峰)71%的股权,出于对大昌东峰的业务支持,2017年5月-12月期间,鹏都农牧累计向大昌东峰提供借款合计9950万元。

2020年1月,由于公司战略调整,公司将持有的大昌东峰的股权转让给第三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大昌东峰归还公司3747万元,剩余本金及利息合计数为7626.75万元,鹏都农牧对这项应收债权,大笔一挥,计提坏账准备6635.27万元。

亏损的牛羊

2014 年鹏欣集团入主后,鹏都农牧的主营业务逐渐从养猪行业退出,向国际化、粮食贸易、乳业销售以及肉牛、肉羊养殖加工业进军。

2019年,鹏都农牧向大股东鹏欣集团定向增发,募资16亿元,资金投向缅甸50万头肉牛养殖项目,以及云南省瑞丽市肉牛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以期实现“千亿级”肉牛产业的规模目标。

中、缅两国于2020年签署《中国从缅甸输入屠宰用肉牛的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

2023年7月17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公告2023年第91号(关于解除缅甸部分地区口蹄疫疫情的公告)》。该公告发布时,鹏都农牧表示,鹏欣集团旗下康瑞农牧公司已获缅甸MIC批文,是中方在缅甸投资的仅有的一家在缅经营肉牛养殖、销售的企业。

因为种种原因,截至目前中缅双方活牛贸易尚未正式通关。

无论通关与否,鹏都农牧原来房地产行业粗放式运营的风格放到农牧业未见行得通,集约化经营之坎,鹏都农牧仍然迈不过去。

鹏都农牧对肉牛产业的“松弛”,还体现在具体的生产环节。2023年,公司实现肉牛的销售额达到了1.58亿,较上年翻倍。但是这笔买卖却不赚钱。在肉牛的营业成本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加上制造费用合计就超过了2.25亿元。这还不包括需要分摊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等。

2023年,公司肉牛板块仅制造费用就高达近7000万元。一位财务专业人士向记者分析称,从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来看,在建工程转固从而开始计提折旧,或是该业务制造成本飙升的一项原因。

生产环节外,贸易环节也显得粗放且缺少规划。

早在2021年6月,鹏都农牧与北京雄特即签订了20万头进口肉牛、总交易金额达到33.92亿元的框架协议。没过多久,这一协议的数量就由20万头,变成了13.13万头进口肉牛。而这13.13万头,再落实到具体的批次时,又变成了前述的6万头,最后仅交付1万多头。

鹏都农牧解释称,由于公司按规划在云南的蒙自、临沧等七个牧场的建设进度落后于预期,所以实际交付肉牛只数大幅减少。有些亏损或源于战略和战术失策。但有些亏损,却像是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合谋”。

2023年,鹏都农牧子公司蒙自市鹏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蒙自鹏润)2023年的亏损额,达到了2.35亿元。

2023年报显示,蒙自鹏润报告期末的净资产为-1.74亿元。蒙自鹏润是上市公司于2022年才从大股东手中取得的,具体的取得时间和对价,鹏都农牧未披露过。

自2019年开始,每年年报,鹏都农牧缅甸50万头肉牛项目都不断延期。2023年年报显示,该项目延期至2025年5月。

“巴西资产”吹大了规模,却增收不增利

鹏欣集团入主以来,鹏都农牧更为人所知的是跨国并购。2017年联合中房置业筹划买下相当于“一个浙江省”规模的澳洲最大畜牧公司,最终落败。

鹏都农牧的交易往往开始是“大手笔”,最终却落不到实处。

2016年和2017年,该公司对外宣称,遵循“全球优质农业食品资源的集成商”的远景目标,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收购巴西两家从事大宗农产品贸易公司,却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实惠。

2016年,大康农业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巴西FiagrilLtda公司(下称:F公司) 57.57%的股权,形成商誉11.63亿元。2016年末,F公司资产负债率为97.71%。资产总计47.05亿的,F公司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为 97.71%,并表后吹大了鹏都农牧的资产泡沫。

2017年,鹏都农牧以17.55亿交易总价购得巴西公司belagricola公司(下称:B公司)53.99%的股权,外加物业承接公司landCo1000份可转债LandCo。

两家巴西公司在2023年取得了巴西联邦政府公布的 500 强企业历史上最高排名。其中,Bela 获得了巴西农业服务公司年度最高奖。

名气上的风光,掩不住亏损的败相。2017年、2018连续两年F公司录得亏损,其中,2018年巨亏超过5亿元(折合人民币)。2018年,鹏都牧计提巴西资产组商誉减值5.72亿元。

盘点两项跨国并购这几年的业绩,F公司2017年至2023年,7年合计的净利润是-5.75亿元(折合人民币);而B公司,2018至2023年6年合计净利润2.69亿元(折合人民币),考虑到收购前B公司2016年的业绩暴亏2.64亿元,B公司平滑8年的业绩,勉强盈亏持平。

2023年,这两家公司双双出现亏损。

F、B公司2017—2023年分年度净利润数据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第一财经整理F、B公司2017—2023年分年度净利润数据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第一财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