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电器发布AI 烹饪大模型“食神”:把烹饪做好是义无反顾且有意义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素素 编辑 | 王婧雅
“食神”来了,他不是神话故事里的彭祖和伊尹,也不是电影里的男主角周星驰,而是老板电器发布的首个烹饪大模型。“食神”的出现,让千人千面的烹饪个性化创造变得轻而易举。据悉,“食神”将于今年10月开启内测,12月上线。
什么时候油热、什么时候放葱姜、什么时候收汁……都不需要人为思考,一条完整的烹饪曲线在智能化的辅助下,半自动地一步步浮现一个已经设置好的菜谱。这就是老板电器将多年沉淀的大数据与技术算法结合的创新之举。
一个传统的厨具公司,把软件接入内容生态、调动硬件把精致的菜品做出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并且在烹饪场景中创造出成千上万种解决方案,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毫无疑问,食神烹饪大模型的问世,正在颠覆人们对传统烹饪的认知。
那么老板电器为什么会选择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在烹饪大模型的创造过程中,他们都面临着哪些挑战?未来将如何通过AI大模型破解烹饪焦虑?对此,老板电器CMO叶丹芃与笔者进行深入的对话。
把烹饪这件事情做好
“其实老板电器走了这么多年,差不多快半个世纪了,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一个人,已进入不惑之年。在这个年龄,更应该明白的就是应该干什么?对于一个企业同样如此,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有能力干什么,应该扎根在哪个方向。”叶丹芃说。
在他看来,在慢就是快的时代,能够确定的就是扎扎实实把烹饪这件事情做好做透。因为高速发达的食品加工业正在用更快的速度把人类喂饱,一些餐饮的连锁化让很多传统的烹饪技法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而烹饪在外在因素的冲击下,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人们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做饭这件事情上,烹饪的意义被低估。
然而烹饪千百年来发展到今天,它的价值不仅仅是简单的填饱肚子和家务劳作,更是具有独特属性的创造性工作,满足健康营养的需求必不可少。那么如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则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思考,老板电器把企业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建构在烹饪赛道宽阔的赛道里。由内到外打造一种烹饪的信仰,希望每个员工都对烹饪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因此早在几年前开始,老板电器的员工都要考厨师证持证上岗。
然而仅有信仰是不够的,行动才是改变一切的力量。叶丹芃认为,消费趋势的变化,让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希望通过一款产品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并且希望这个产品具有人文色彩,来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但是一切传统硬件产品,自出厂后,其功能和与用户的交互方式就被固定,要破解这一难题,只能通过软件赋能,通过AI大模型进一步加持,才可能实现满足千人千面的烹饪需求。
事实上,在国内加载了大模型的产品并不多见,而在国外与烹饪饮食有关的已经加载了大模型的产品虽然不在少数,但更多的是局限在数据反馈的层面,缺乏足够的人文和情绪体验。
“因此老板电器在构建烹饪大模型的基本架构时,一方面希望给用户提供更流畅的自然语言交互;另一方面,希望它是一个更懂中式烹饪的忠实助理,能够提供主动化的个性服务。通过数字烹饪科技的普及,最终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提供个性化量身定作的烹饪解决方案”叶丹芃说。
在叶丹芃看来,老板电器坚定地认为把烹饪这件事情做好,是一个义无反顾且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烹饪所带来的创造力是与众不同的,它将用新的方式把烹饪带到人们前,使更多人收获烹饪的乐趣。
打造千人千面垂类大模型
参加宴会,忽然吃到一道美味的菜肴,只要拍下图片,上传到“食神”烹饪大模型上,AI技术就可以识别这道菜的原材料、烹饪步骤,甚至可以还原到设备上,复制一样的菜,在这样的场景里,菜谱生成和“一键烹饪”,操作简单易行。
事实上,烹饪包罗万象,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生活哲学。食物为人们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带来情绪价值,与人们的美好回忆紧密相连。但每个人对于烹饪的诉求不尽相同,有的人执着于健康,选择了控糖、控盐的饮食;有的人痴迷于创作,要在烹饪中找到创造精神……
“提到烹饪,很多人会联想出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来。但烹饪是一种能力,那些因现实阻碍导致不具备能力的人,便无法实现自己对于烹饪的憧憬。”叶丹芃说道,“如果基于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将匹配的菜谱推荐给用户,再通过智能硬件的辅助把它做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会收获健康,收获便捷,更收获了超越预期的体验。”
尽管在AI时代,运用科技的手段,不仅能有效地缩短烹饪时间、提升效率,还能帮助初学者轻松上手,满足家庭成员个性化需求的可能性,但烹饪是非标化的操作。同时,烹饪前、烹饪中、烹饪后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很多步骤,这些步骤之间又相互关联。此外,一道好的菜要色香味俱全,所以它也囊括了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的种种体验,涉及热力学、植物学、药学、健康学、营养学等诸多学科。这些无疑增加了烹饪垂类大模型的研发难度。
那么,针对烹饪大模型的设计,算法、算力、数据、应用缺一不可,特别是高质量的数据,它是训练大模型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打造千人千面的垂类大模型时,老板电器调用了其中重要的三种数据能力。
“一个非常顺畅的体验需要有一系列的工具,只有将硬件、软件、内容、生态连在一起才会产生价值。”叶丹芃表示,训练烹饪垂类大模型涉及通用、垂类、个性化三种数据。
在他看来,通用数据通过合作就可以获得,而垂类数据对于老板电器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老板电器积累的大量的内部文献与研究,以及大量的外部的研究机构数据。除了基础数据外,大模型本身是开源的,内测之后又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进来,这些将产生大量的个性化数据,让大模型越来越聪明。
基于种种能力的运用,食神大模型能够通过观察温度、时间、光照、声音、气味,感知用户的角色、身份、情绪、动作,将用户的个性化数据与大模型数据匹配,为每个用户规划出适合的烹饪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告诉用户怎么做菜,还能调动所有设备,和烹饪者协作把菜做出来。
叶丹芃认为,大模型并不是替代人去烹饪,而是辅助人让烹饪过程变得简单。老板电器确定的价值观决定了大模型搭建的初衷,就是让人永远是厨房的主角,再成熟的技术也要保留人的参与感与创造力,让人享受创造的快乐。
重回未来是挑战也是机会
提到科技,人们便会畅想到未来,但老板电器为什么提到科技时,讲的更多的不是引领人奔赴未来,而是重回未来?
叶丹芃认为,烹饪是人的天赋,人的本能就是返璞归真,某种意义上来说“重返”就是重拾原本的生活状态,而烹饪的意义则是穿越周期,没有时空概念。而“未来”就是用新的工具来提高“烹饪”的效率。在他看来,未来大模型赋能的烹饪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因为人机交互的逻辑将由语音和视觉变为多模态的交互。
然而要在传统的烹饪行业实现这些设想,处处充满了挑战,并且短期内看不到结果。最开始时,老板电器面试软件工程师,都不知道用什么标准。懂算法的不懂烹饪,懂烹饪的又不懂算法。三年来他们做了很多投资,从技术研究院,到技术实验室,很多工程师在里面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但内部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部门。
“那么怎么解决?就是用时间换学习,我们在内部引进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去拥抱更先进的理念与事物,再加上不断引进优秀的人才,来应对转型带来的挑战。目前老板电器的软件工程师占比已从原来的不足5%增长到目前的26%。”叶丹芃说。
有了人才基础,发展烹饪大模型顺理成章。从当下来看,烹饪大模型首先运用的是营养场景,通过收集和追踪用户的健康营养状况、饮食偏好,很快能帮其生成一个适合他的菜谱,将菜谱下发到明火或电器化的设备中,“一键烹饪”的场景即可实现。
其次是搭配场景,未来老板电器将与生态合作伙伴联合,购买食材时人们不再需要盲目购买,而是以菜谱为单位去采购相应的食材;最后是烹饪技能提升场景,老板电器和烹饪学校对接,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在线课程,让用户一步一步学习家庭烹饪,加之AI的助力,全面体会烹饪带来的快乐。
目前,叶丹芃所提到的场景既包括已经实现的,也包括未来畅想,但不管哪一种,对于硬件厂家转型做软件来说,都并非易事。对于未来,更多的是搭建一个生态平台,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可以接入,将烹饪这件事做到卓越。
在外界看来,将自身定位为烹饪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确定“科技+人文”发展路径的老板电器入局烹饪垂类大模型赛道是机遇也是挑战。
正如叶丹芃所说:“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我们既要去拿回来原来那些美好的东西,又要创新面对当下的压力,还要去展望未来,编织未来的梦想。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做很多事情短期看不到成果,而这些恰恰都关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