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正眼科上半年利润大跌,扣非后已连亏十年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7月10日晚间,光正眼科发布2024年半年报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100万元至150万元,同比下降80.67%至71.00%。值得注意的是,其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750万元至-650万元,同比暴跌283.89%至259.37%,而2023年上半年,光正眼科首次实现扣非净利润扭亏,但时隔一年又“打回原形”。
光正眼科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眼科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钢结构板块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收入不及预期,导致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略有降低。同时,公司销售费用增加、2023年实施新一轮股权激励使2024年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有所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不及去年同期。
2023年上半年,光正眼科的眼科业务收入为4.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5.81%;钢结构业务营收为1.1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1.77%。据光正眼科上述解释判断,2024年上半年其眼科业务的收入基本在4.14亿元左右,但钢结构业务收入下降。
另外,2023年7月,光正眼科实际控制人周永麟提议以最高价不超过9元/股回购公司股份100万股-150万股,用于未来对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截至2023年,光正眼科已累计向8名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244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授予741.5万股限制性股票。
7月11日开盘不久,光正眼科以3.25元/股的价格涨停。
目前,光正眼科的业务主要分为三部分——医疗、能源和钢结构,医疗板块即眼科是其核心业务,近两年占总营收的比例在七成以上。
光正眼科最早以钢结构起家。2010年12月,当时还名为光正钢构的光正眼科成功上市。上市后的两年,光正眼科的业绩保持了一段稳步增长的节奏。2011年、2012年的营收分别为4.26亿元、4.66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921.59万元、1870.89万元。
直到2013年,光正眼科扣非净利润首次由盈转亏,亏损1842.26万元,同比暴跌198.47%。当时的光正眼科将利润暴跌的原因归结为财务费用大幅增加及光正钢机、光正重工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同年,光正眼科瞄准了当时火热的天然气赛道,开启转型之路,光正眼科通过收购和增资的方式控股庆源管输,布局天然气市场。2015年,光正眼科的天然气业务营收已经略高于钢结构的营收,成为光正眼科的主营业务,天然气和钢结构的营收分别为2.43亿元、2.97亿元。
在天然气领域还未站稳脚跟,光正眼科又转向了被外界称为“金眼科”的眼科赛道。2018年和2020年,光正眼科分两次共计支付13.41亿元现金拿下新视界眼科。
天然气和钢结构业务不断缩减,医疗业务成为光正眼科的核心业务,光正眼科的业务结构自此未有改动。2021年至2023年,光正眼科医疗业务的营收分别为7.6亿元、5.62亿元和8.36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72.73%、73.25%、77.75%。截至2023年年末,光正眼科在全国10个中心城市开设了14家专业眼科医院和3家眼视光诊所。
连锁眼科发展的关键是标准化的复制和运营,在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管理层。然而,新视界眼科作为光正眼科旗下最为重要的医疗业务资产,曾经历了管理层出走。
2018年,光正眼科收购新视界眼科之时,曾与其签下业绩承诺:新视界眼科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承诺净利润均为经审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25亿元、1.5209亿元。收购剩余的49%股权时的业绩承诺未发生改变。新视界眼科2018年实现承诺净利润1.16亿元,实现程度为101.19%。
收购完成第一年即2019年,新视界眼科表现亮眼,为光正眼科贡献了营收8.38亿元,净利润1.29亿元。但第二年业绩就变脸,新视界眼科扣非净利润2020年仅达成业绩承诺的40.63%。
就在新视界眼科业绩变脸的同年6月,新视界眼科创始人林春光连续大手笔减持,自当年6月2日起合计减持629.17万股,以公告公布的减持均价来算累计套现约6438万元。并且,大幅减持的两个月后(当年8月8日),林春光卸任光正眼科的一切职务。
另外,因为新视界眼科业绩承诺未达标,2020年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对簿公堂。最终2022年宣判结果,光正眼科的全部诉求被驳回。同年,光正眼科计提商誉减值1.39亿元,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截至2023年年末,新视界眼科的商誉账面原值仍高达4.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度更换赛道,但是光正眼科扣非净利润自2013年以来的惨淡境况未有改变,这十多年来虽然亏损程度不一,但是一直在亏损。2022年的扣非净亏损高达2.911亿元,2023年亏损有所好转,但也亏损了576.2万元。
2023年,光正眼科进行大笔计提减值准备。具体而言,拟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93.83万元,核销2.45万元;拟计提其他应收款信用减值损失-60.02万元,核销2.59万元;拟计提应收票据信用减值损失10.92万元;拟转回存货减值损失270.05万元;拟计提合同资产减值准备171.23万元;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26.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