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6亿存货,利润却暴跌四成!益盛药业怎么了?
近期,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盛药业”,股票代码:002566)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益盛药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6.38万元,同比大幅下滑43.71%。扣非净利润更是仅为871.67万元,同比下降57.07%。
这份成绩单,在医药行业整体承压、政策频出的背景下,并不令人意外,但也透露出益盛药业在战略转型与短期盈利之间的平衡难题。
核心产品稳健,但整体增长乏力
2025年上半年,益盛药业核心产品振源胶囊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高,仍是业绩的“压舱石”。该产品作为国家医保乙类品种,在冠心病、糖脂代谢及情绪调节等领域具有明确疗效,且成功入选全国中成药集采,有望借助政策红利进一步放量。
然而,除振源胶囊外,其他产品如心悦胶囊、生脉注射液等虽有一定市场基础,但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健康食品与化妆品板块收入合计仅占17.66%,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增速也显疲软。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益盛药业化妆品板块实现营收2421.79万元,较上年同期实际下降0.67%,但公司在报告中却将其表述为同比增长0.38%。
财报数据是投资者研判公司价值的基础。这类基本计算数据的偏差,不仅反映出益盛药业在信息披露或内部控制环节可能存在瑕疵,往往还暗示着背后更深层的治理隐患与管理漏洞。
毛利率高企,但费用侵蚀利润
益盛药业在毛利率方面表现依然亮眼。医药板块毛利率达81.34%,胶囊类产品更是高达90.20%,显示出公司在人参类原料控制与产品定价上的优势。
但高毛利率并未转化为高净利。销售费用高达1.63亿元,虽同比下降6.08%,仍占营收比重近50%。益盛药业管理层在报告中解释,公司坚持“学术推广+OTC市场开拓”双轨并行,尤其在集采背景下,渠道维护与市场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2025年上半年,益盛药业财务费用628.78万元,同比激增502.37%,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所致,也拖累了利润表现。
人参全产业链,优势与风险并存
益盛药业多年来持续推进“人参全产业链”战略,从种植、药品、化妆品到健康食品,布局完整。旗下益盛汉参种植基地拥有3000余亩有机认证人参,具备源头优势;汉参化妆品已推出600余款产品,获得多项专利。
但从财报来看,这条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化妆品板块收入仅2421.79万元,同比下降0.67%;健康食品板块收入3366.56万元,仅增长0.88%。益盛药业在渠道建设上仍以特许加盟美容院为主,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能力有待加强。
此外,2025年上半年,益盛药业存货金额高达16.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3.81%,主要为原材料和消耗性生物资产(为在将来收获为药材的人参)。该数据较上年末虽略有下降0.94%,但仍处于高位。如此庞大的存货规模,不仅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金,还面临着跌价的风险。
财报显示,益盛药业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仍维持在8730.09万元,这无疑给公司的财务状况蒙上了一层阴影。若未来参价下行,将直接冲击益盛药业的利润。
政策与行业环境,挑战不小
202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中医药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等政策,中长期看有利于中医药行业发展。但短期内,医保控费、集采扩面、医疗反腐等行业因素仍在持续发酵,企业面临营收与利润的双重压力。
益盛药业在报告中多次提到“行业政策调整风险”,也反映出管理层对宏观环境的谨慎态度。
清扬君点评:
益盛药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制药企业向“人参全产业链集团”转型的关键阶段。其在研发、种植、品牌方面积累的优势不容忽视,但短期内业绩承压也是不争的事实。
需要说明的是,益盛药业虽多年讲述“人参故事”,但相关业务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化妆品业务也持续萎缩,未见好转。
同时,随着国内人参产业逐渐实现规模化种植,人参在适宜储存条件下有效期可达10年,目前大量人参存储于益盛药业自建冷库中,这也将给益盛药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图源:财报和益盛药业官网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