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扩张后战略收缩 瑞康医药近三年扣非净利润皆为负

查股网  2024-05-22 19:15  瑞康医药(002589)个股分析

本报记者 张悦曹学平 北京报道

近期,瑞康医药(002589.SZ)举办的线上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对公司净利率和行业净利率的对比提出相关问题。瑞康医药回复:“根据商务部每年发布的药品流通行业的运行统计分析,2022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平均毛利率7.8%,平均利润率1.6%,净利润率1.5%,瑞康医药目前业务主要为药品纯销,利润率相对较低,未来公司计划转型中医药研发生产领域,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类型,提升净利润率。2023年的行业净利润率尚未出来,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

2023年,瑞康医药实现净利润的扭亏为盈。不过,近年瑞康医药营业收入连续下滑,扣非净利润也在2021年—2023年持续为负。瑞康医药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80.34亿元,同比下降34.74%;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101.11%;扣非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增长77.36%。2024年一季度,瑞康医药实现营收20.2亿元、净利润0.15亿元、扣非净利润0.18亿元。

就近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以及公司采取的业绩提升措施,《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致电瑞康医药,其表示,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公司战略调整,整体战线全面收缩,通过由控股子公司的参股股东(以公司对该控股子公司的原始投资金额+预期投资收益为标准)回购公司所持该控股子公司的全部股权的方式退出大部分控股子公司的经营,公司的业务区域由全国逐步收缩至山东、北京等几个核心市场。通过此战略的实施,公司实现了投资回收、现金流增加和担保风险的降低,但同时也导致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下滑,毛利率和扣非净利润等指标在战略调整期内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净利率不足1%

药品、器械配送板块是瑞康医药的传统业务板块,主要负责药品器械配送服务及综合医疗服务业务。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主办的药品流通行业(2021—2022年)信息发布暨发展形势报告会中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批发、零售企业百强榜单,瑞康医药位列2021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批发企业百强榜单第14位。

近年,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和头部企业的资源整合,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呈现进一步提升趋势。国投证券研报显示,国内医药流通行业,2022年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四家头部流通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为45.5%,国内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Wind数据显示,2021—2023年,国药控股净利率分别为2.51%、2.60%、2.52%;上海医药净利率分别为2.91%、3.01%、1.98%;华润医药净利率分别为2.81%、3.09%、3.18%;九州通净利率分别为2.13%、1.63%、1.52%;瑞康医药净利率分别为1.81%、-14.13%、0.40%。

2019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2.59亿元、272.04亿元、210.60亿元、123.11亿元和80.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28亿元、2.6亿元、1.3亿元、-18.3亿元和0.20亿元;扣非净利润依次为-11.36亿元、0.83亿元、-2.31亿元、-9.27亿元和-2.10亿元。

目前,山东省依然是瑞康医药营收的主要来源,占据营收近90%。2023年,公司药品收入占75.97%、器械收入占22.05%。药品器械收入毛利率约为10%,比上年同期减少3.46%。药品板块实现销售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15.15%;器械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7.72亿元,同比下降64.52%

对于主营业务,瑞康医药表示,2023年药品、器械配送板块聚焦于高毛利、短账期的药品、器械产品和客户,战略性放弃部分低毛利品种和长账期客户,尽管由此导致总体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进一步加快了回款周期,降低了坏账占比,增加了经营活动现金流,使传统配送业务更加稳固、健康。

根据公司公告,瑞康医药2023年年末应收账款约37.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2.52%。瑞康医药表示,公司不断加强对下游客户的授信管理和信用状况审查力度,对于超长账期客户采取限销甚至停销的策略,并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除传统回收方式外,公司联合下游客户和金融机构,采取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和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方式,提前盘活应收账款,大幅减少了未来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随着业绩变化和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加,瑞康医药也在进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医药板块。瑞康医药表示,转型过程中公司将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管控:第一,公司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定期对成本进行审计和监督,以确保成本的合理控制。此外,公司大力推广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第二,公司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定价策略,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第三,公司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毛利的因素进行预警和控制,并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经营和服务模式,分散经营风险。

诉讼“缠身”

瑞康医药近年的经营情况持续受到关注。营收下滑的背后,是此前大举并购而产生的“后遗症”。

瑞康医药2015年开启省外扩张之路,至2019年年底,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303户。子公司数量扩充的同时积累了大额商誉,不仅商誉减值风险增加,此后,瑞康医药还存在多家子公司“失控”的情况,进而也影响了公司业绩。

在剥离子公司的过程中,瑞康医药还曾向多家子公司提起诉讼。2021年3月,瑞康医药公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医疗机构出现付款违约;部分被收购子公司与公司发展战略发生分歧,拟有序清退。瑞康医药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多家子公司失控,由此还收到深交所问询函。

2023年,瑞康医药依然存在多起诉讼,根据公司2023年8月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作为原告诉讼案件涉诉金额合计超过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9.27%,主要为公司作为原告要求对方支付拖欠公司的借款和应收账款、股权转让合同纠纷等。相关诉讼主要原因是,瑞康医药继续执行公司整体战略调整,退出区域合资公司股权,对于历史上公司提供给区域合资公司的借款、合资子公司参股股东因业绩承诺未完成而应退回的溢价款等,在通过协商未能解决的情况下,采用诉讼方式进行追讨。

不过,2023年年末,由于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财务资助等事项以及未按规定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仲裁事项,瑞康医药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及山东证监局警示函。截至2023年5月8日,瑞康医药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发生诉讼、仲裁事项金额超过5.8亿元,触及重大诉讼、仲裁事项的临时报告披露标准,但公司直至2023年8月才披露《关于累计诉讼情况的公告》。

瑞康医药方面表示,诉讼、仲裁事项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可控,诉讼回款可以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降低负债率,有利于公司优质业务的拓展和长续稳定发展,对公司持续经营无不利影响。公司会继续积极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利益,加快相关涉诉款项的回收工作。

瑞康医药表示,近年来无论是收购子公司还是处置子公司,都是公司管理层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经济大环境下,根据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做出的经营决策。虽然该等决策调整造成了公司的经营数据,尤其是收入和利润,在过去几年产生了一定波动,但公司在快速扩张期所累积的经营风险在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有序释放(公司负债率、对外担保额、现金流等风险指标逐年优化),并通过不懈努力收回了绝大部分前期对子公司的收购款和经营借款。公司管理层不断总结和汲取前期发展决策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公司未来的发展,为公司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编辑:曹学平 审核 :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