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辆新起点,比亚迪王朝网发布用户品牌,注册18个王朝商标

查股网  2025-01-21 17:45  比亚迪(002594)个股分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温冲 于建平 深圳报道

2024年,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以及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年终迈上了全年累计销售近1287万辆的新高度。其中,仅比亚迪一个企业就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扛起比亚迪销量半壁江山的王朝网,亦在2024年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从2013年比亚迪第一个王朝IP秦问世,到2024年全新IP夏发布,比亚迪王朝网用11年的时间,构建了六大车型IP,并创造了累计销量突破700万辆的里程碑。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比亚迪王朝网不仅在首届王朝盛典上发布了用户品牌,还透露已经注册18个王朝商标。

全年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从7月份开始突破50%,并在此后几个月持续保持在50%以上,从数据上看,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比亚迪2024年全年累计销售427万辆,其中王朝网贡献了209万辆,同比增长40.7%。

这是比亚迪王朝网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并以单网拿下全品牌销量冠军,是汽车工业史上最快完成100万到200万突破的销售网络。比亚迪汽车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9万辆这个数值,不仅占据了比亚迪全年销量的半壁江山,也已经超过了当年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创下的销量巅峰。” 实际上,放眼国内汽车集团,年销量超200万辆的也只有8家。

落实到具体车型系列上,2024年,秦累计销售73.2万辆,宋累计销售超48.4万辆,元累计销售近47万辆,汉累计销售超25.8万辆,唐累计销售超15.3万辆。

可以看到,撑起比亚迪王朝网销量的,主要还是起售价在10万元以下的秦,占比35%,其次是宋、元,占比分别为23%、22%。而承担起王朝网向上力量的汉、唐总体销量占比并不高,在10%上下。

汉、唐销量占比虽然不高,但路天强调:“汉家族自2020年诞生起,销量快速迈过2万、3万辆大关,连续三年蝉联B+C级轿车双料冠军,唐家族也连续三年斩获大七座SUV双料冠军。”1 月17 日,比亚迪王朝网全新双旗舰车型汉L、唐L亮相,两款全新车型将基于新平台打造,并在设计上将“Dragon Face龙颜美学”升级为“Loong Face”新国潮龙颜美学。

国海证券分析师戴畅在研报中提到,汉L、唐L定位为30万元旗舰车型,预计将在3月份公布价格并正式上市。华福证券研报也称,汉L和唐L所搭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基于全新平台从底层开始全新开发,涵盖整车及动力域、车身域、座舱域、智能驾驶域,将助力比亚迪在30万级市场站稳脚跟。

含六大IP比亚迪已注册18个王朝商标

随着2024年全年销量突破200万辆,比亚迪王朝网的累计销量跃上700万辆新台阶。

回顾过去,路天感慨秦上市时的销售场景:“我记得,当时上海一家4S店的销售,仅拿着宣传册每天就可以卖出30辆车。”2013年12月,秦DM首款搭载第二代DM技术正式上市,成为了比亚迪王朝系列的第一个车型,秦也成为王朝网第一个产品IP。

此后,比亚迪王朝网几乎每隔一年便会推出一个IP,2014年的唐、2015年的宋、2016年的元,四大车型IP支撑着比亚迪走了很远。车主黄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17年,我买了唐100这个车,虽然那时新能源汽车还没有那么被看好,但7年开下来感觉一直都挺好,今年(2024年)又买了元,元是直接在发布会现场付款买的,现在家里的小孩喜欢这个车,用大屏看视频,外放电功能还可以在户外吃烧烤。”

2020年7月,比亚迪再次推出第五大IP汉,并进入高端轿车市场。2024年8月,比亚迪再次推出IP夏,并于2025年1月推出首款同名产品,攻入MPV市场。至此,比亚迪王朝网形成六大车型IP,且均有产品落地,产品矩阵覆盖轿车、SUV、MPV。

路天透露:“我们一共注册了18个王朝商标。”这18个王朝或古国名字的商标分别为夏、商、周、秦、韩、赵、魏、楚、燕、齐、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也意味着,未来,王朝网或将有更丰富的产品线投向市场。

面向未来,比亚迪王朝网正式发布王朝网“臻心”服务品牌,并成立官方粉丝俱乐部——“我迪朝友荟”。

实际上,比亚迪不是第一个发布用户品牌的企业,想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发布用户品牌,例如,吉利的“我们”、神龙汽车的“知音”、坦克的“TANK LIFE 坦克燃生活”、北京汽车的“北京朋友圈”、东风本田的“本家”等。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认为:“这些用户品牌,成了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渠道,增强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和联系,将成为推动企业销量提升的重要助力。”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