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益智造,从消费电子代工到人形机器人的“三级跳”战略?
作者 |言西
当亚马逊宣布部署百万机器人时,一家中国制造企业正将灵巧手伸向AI时代的产业王冠。
2025年6月,深圳福田的发布会现场,领益智造的机械手指轻巧捏起鸡蛋,0.1牛的精准力控演示引发惊叹。
这双价值百万的“灵巧手”,凝结着公司16年的技术积淀。关节微型化将伺服电机直径压缩至15mm,扭矩密度达35Nm/kg。传感融合指尖集成6维力控传感器,精度超医疗级手术机器人。成本破壁通过3D打印技术将制造成本降至同行1/3。
“机器人的灵魂在关节,就像手机的芯片。”技术总监的比喻揭示战略本质。与国创中心合作的天工机器人刚斩获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其四肢总成70%部件来自领益。与智元机器人签订的千台订单,更使领益成为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关节供应商。
支撑这一切的是工业机器人技术迁移。2009年研发的RV减速器,如今进化为人形机器人膝关节模组。为富士康打造的精密装配机械臂,衍生出灵巧手的传动机构。
从服务器散热到AR眼镜的协同战。
在AMD硅谷实验室,领益智造的均热板正承受1000W/cm的热流密度测试——这相当于火箭发动机喷口的热量。公司以三级跳卡位AI硬件。
散热破局,均热板导热效率达8000W/mK,为传统铜管5倍。浸没式液冷方案使AI服务器能耗降低40%。
绑定AMD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技术话语权。当业界追逐风冷时,领益的相变散热模组已用于最新MI300X芯片,2024年AI服务器业务增长187%。
AR眼镜攻坚。在XREAL Air 2 Pro的生产线上,领益的纳米压铸工艺将镜框重量减至8克。作为全球AR眼镜龙头(市占率50%)的核心供应商,公司掌握三大核心技术。
1. 光波导镜片精密装调(误差
2. 微型扬声器声学腔体设计。
3. 钛合金铰链疲劳测试达10万次。
2025年AI眼镜业务预计贡献42亿营收,成为消费电子疲软期的新增长极。更深远的是生态协同,机器人关节的微型电机技术,正迁移至AR眼镜的触觉反馈模块。
2亿收购背后的供应链升维。
2025年6月那笔2.07亿的收购,实则是领益智造汽车野心的关键落子。收购江苏科达的战略深意在于晋级Tier1获取上汽、比亚迪、理想直接供应商资质。
技术互补。科达的免喷涂注塑技术+领益的电磁屏蔽工艺。产能整合常州工厂可承接智界S7年10万辆订单。
“二级供应商的利润天花板是8%,一级可达18%。”财务总监道出本质。此次收购将汽车业务毛利率从2024年的14.3%推升至预估21.5%,更获得智能座舱入场券——科达为问界M9提供的透光饰板,已集成领益的触控反馈技术。
以成熟业务哺育未来的现金流艺术。
领益智造的财报展现独特生存哲学。研发压强连续五年研发投入超15亿。2024年达18.3亿(占营收4.1%)。现金流造血经营现金流净额40.2亿,为机器人业务输血12亿。精准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费率控制在22%,低于行业均值30%。
领益智造业务结构质变(2024年)
2025年Q1的净利润反弹(+23.5%)印证战略有效性。消费电子基本盘稳住现金流,AI与机器人业务打开增长空间。正如曾芳勤所言:“用今天的面包,种明天的果园。”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革命。随着优必选Walker X进厂“打工”,领益智造迎来历史性机遇。产能冲锋东莞机器人工厂2026年投产,年产能达5万套关节模组。成本杀手锏一体化关节设计将零部件数从86个减至29个。生态卡位与智元共建开源机器人开发平台。
“2027年人形机器人成本将降至20万元。”通过稀土永磁材料替代(降本40%)、硅钢片激光焊接工艺(增效30%),领益有望突破产业化临界点。券商测算,若拿下全球15%的关节市场份额,将新增百亿营收。
中国智造的“三级跳”哲学。领益智造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升维逻辑。
1.第一跳(2006-2015)消费电子代工之王(苹果供应链核心)。
2.第二跳(2016-2024)AI硬件隐形冠军(AMD/XREAL核心伙伴)。
3.第三跳(2025-)人形机器人关节定义者。
当智元机器人的手指捏起精密螺丝,当XREAL眼镜投射全息界面,当江苏科达的智能饰板亮起氛围灯——这些部件深处的“领益制造”烙印,正重构产业链价值分配。
在深圳总部展厅,曾芳勤题写的“不追风等风来”书法下,陈列着更震撼的展品,用机器人关节组装的机器人。这种自我进化的制造能力,或许才是中国智造的未来答案不仅生产产品,更生产“生产产品的能力”。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