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络养生八字经为统领,以岭药业高质量发展大健康产业
朋克养生、刘畊宏女孩、早C晚A饮……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普及,新中式养生在年轻群体中流行起来,大健康产业随之“水涨船高”。
赛道的火热,也让各大药企相继“掘金”大健康产业。近日,在河北省上市公司协会组织走进以岭药业时,《证券日报》记者探访了公司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和取得的成果。
以通络养生八字经为统领 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
“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岭医药研究院健康分院院长马军对记者介绍道,世界性普查显示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完全符合健康标准的人约占10%,已确定患病的患者占20%,到2022年底,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近2.1亿,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多病共存。
以岭医药研究院健康分院院长马军(左)接受记者专访
“基于上述背景,以岭药业院士专家团队通过多年对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深入研究,融汇‘儒、释、道、医’四大养生流派的养生智慧提炼出的‘通络、养精、动形、静神’通络养生八字经,与现代生命科学高度契合,对亚健康人群重回健康、患病人群做好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军进一步说道。
因此,以岭药业大健康板块,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以“通络、养精、动形、静神”通络养生八字经为文化统领,以“健康需要管理、身体需要经营”为创新理念,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精髓,融合现代科技,开展全方位的健康产品研发与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了“医、药、健、养”一体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产业体系。
“目前,以岭药业大健康板块聚焦于健康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马军表示,“在健康产品方面,以岭药业秉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研发上市了系列健康产品,形成了通络降压、调糖、调脂、减肥、排毒、通便的通络健康心脑系列产品,子黑素抗衰老增强免疫的养精系列产品,缓解疲劳、保护关节的动形系列产品,改善情绪、安神助眠有助于神经系统健康的静神助眠系列产品,以及连花呼吸健康系列产品,并且有着广阔的消费群体。”马军向记者介绍道。
中华中医药学青委会副主委李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中医药更加强调治未病,做大健康产品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技术角度来说,是从高势能向低势能发展,并且药企布局大健康产品,其在产品研发以及质量把控方面优于其他企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健康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对医药企业而言,布局大健康产业也是顺应潮流之举。”
抢占“黄金赛道”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我国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正迎来“新风口”。
据《2022-2023年全球与中国大健康产业运行大数据及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规模达8.0万亿元,增幅达8.1%,预计2024年将达9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坐落在以岭药业西北角的以岭健康城
面对万亿蓝海市场,马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公司在健康产品方面的布局。“公司在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统领下,与现有药品研发同向而行,打造了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四大系列具有专利护城河的品牌产品。公司当前上市产品约150余款,储备产品约100余款。其中,核心产品津力旺植物饮料、晚必安酸枣仁油软胶囊、人参女贞子灵芝胶囊、八子补肾胶囊、连花清菲系列等众多核心产品分布于持续发展的优质赛道,满足职场精英、银发人群及Z时代人群的多领域、多场景的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马军强调:“养精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系列产品中,在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八子补肾胶囊,具有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的功效。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对于整体衰老及骨骼系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肌肉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减退及衰老相关疾病均表现出系统干预综合抗衰老作用。对延缓衰老,让老年人拥有健康和有质量的长寿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岭药业展览馆内,记者注意到,以岭健康研发的产品涵盖了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健康日化等多个方面。
以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张蕴龄对记者说道:“人们有病才会吃药,而健康产品则可直接端到普通人餐桌,市场更广更大,并且使用更方便。公司以国家公布的100多种药食同源产品为基础,在中医食补养生理论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药草本、药食同源理念应用于系列健康产品研发,开发出多种养生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大健康板块还被写进了以岭药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里。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国内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引进来和推出去相结合”三种业务形态。在大健康板块,公司以子公司以岭健康作为健康板块的主要运营平台,构建了涵盖石家庄地面以岭健康城、以岭健康电商、以岭药堂连锁等业务板块的健康产业架构,将健康产品研发销售和服务体系高度整合,培育、筛选出多个代表性品种引爆市场,并加强以岭健康品牌输出,不断拓展业务形态及业务模式。(张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