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扩产4600万只保温杯,哈尔斯产能消化路在何方?

查股网  2025-07-29 18:03  哈尔斯(002615)个股分析

2025年7月18日,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一纸批文,为哈尔斯(002615.SZ)持续两年的定增长跑暂时画上句号。

图片系AI生成

此前2月11日,哈尔斯已将定增募资额从8.45亿元调至8亿元,本次再调减至7.55亿元,用于“哈尔斯未来智创”建设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8.62亿元,建设期3年,预计年销售收入19.32亿元、净利润1.72亿元。

在行业陷入“扩产竞赛”的当下,此举引发了监管质疑,要求公司对比同行业公司同类业务产能扩张情况、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等说明是否存在产能消化风险。

银莕财经注意到,此举也意在缓解哈尔斯紧绷已久的财务压力,但在红利退潮、利率下滑、研发强度不足的现状下,公司能否真正实现品牌溢价与渠道突破,仍需后续市场检验。

定增扩产,行业过剩前夜?

哈尔斯的主营业务是不锈钢保温器皿的生产与销售,拥有HAERS、SIGG、SANTECO、NONOO四大品牌。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7.04亿元同比增长22.50%,归母净利润4143.94万元同比增长31.64%。

与国内主流保温杯品牌商一样,其业务以代工居多,2024年,公司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的境外收入为2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到了87.06%。

美国市场是其主要出口地区——在贸易战等多变的政经环境下,这正是定增最大的不确定性,也可能进一步掣肘公司的成长性。

为了改善局面,今年以来哈尔斯泰国基地一期开始逐步爬坡,二期也有明显进展,旨在未来逐步覆盖美国订单,让整体关税风险可控。

来源:哈尔斯公告

此次定增的核心是未来智创项目,被哈尔斯赋予“破局”厚望。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达产后,年产4600万只保温杯,按目前42元/只的单价计算,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9.32亿元,相当于2024年营收的58%,净利润1.59亿元,毛利率为28.99%。

然而从需求端看,国内保温杯市场渗透率已达72%,接近饱和状态,新增需求更多来自产品迭代而非用户扩张。

所以,其智能化转型的“含金量”是关键变量之一。项目规划引入的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虽能提升生产效率20%,但需配套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的研发投入。

另一方面,从行业层面看,保温杯市场正经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嘉益股份(301004.SZ)等竞争对手凭借高毛利代工模式快速崛起,2024年营收同比激增59.76%至28.36亿元,拟发行可转债投资5.5亿元新增产能2350万只/年,扩产比例为90.38%。

此外安胜科技(874125.NQ)等新玩家以激进扩产策略冲击市场,拟首发募资6.8亿元新增产能2000万只/年。同富股份(874149.NQ)则计划投资超10亿元新增产能4700万只/年,扩产比例为313.33%。

在这场产能“军备竞赛”中,哈尔斯2024年营收33.32亿元虽稳居行业前列,但1.72亿元的项目预期净利润,仅相当于嘉益股份同期净利润的23%。

财务压力凸显

这场定增是哈尔斯在行业变局中的“背水一战”——尤其是在保温杯行业从“规模红利”迈向“效率红利”的关键转折期,哈尔斯冲击中高端市场的成败或许就将见诸结果。

毕竟,国内杯壶行业一直以来处在“有品类无品牌”状态,不仅体量相对偏小,还百花齐放,群雄逐鹿。

哈尔斯选择以重资产+长周期的“智能工厂”为突破口,“苦日子”局面短期内还将持续,其海外基地投产、固费摊销不足,让公司现金流近几年一直较为紧绷,负债率则逼近50%。

2016—2024年哈尔斯自由现金流量及环比增长率,来源:同花顺

另一方面,虽然押注智能化,但哈尔斯的研发投入一直较低。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只有3.68%,管理费用率6.44%,销售费用率则是8.53%。

渠道的博弈同样也关键。根据项目规划,30%的产能将投向自主品牌建设,这意味着哈尔斯或在现有经销商体系之外,搭建直营电商、跨境出海等新渠道,预算承压还将持续。

在产业链上游,作为全球最大保温杯生产国,国内企业亦对不锈钢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敏感度极高。2024年LME镍价上涨,成本传导压力,使得其毛利率面临进一步下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