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现金流,拐点已现

查股网  2025-07-06 06:05  光启技术(002625)个股分析

(转自:大树的格局)

下面是一小伙伴问光启现金流的问题:

这确实是企业经营中最要命的“账面富贵”陷阱。光启这几年,说实话,在现金流上走过弯路,但2025年是个转折点,下面就聊聊这个问题。

2019-2024年期间,公司确实在“垫钱做生意”。

2019年,还算健康。这一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是正的9480万元,虽然赚得不多(净利润1.15亿),但至少现金能回笼,算是个好苗头。

2021-2023年,压力凸显。2021年:经营现金流突然转负(-9300万),但利润有3个多亿。为啥?订单多了,生产采购、研发投入全要预付,但产品交付后,军工大客户的回款周期长(有的甚至拖到1-2年),公司垫钱垫得厉害。

2022年,短暂好转(+1.41亿),靠的是处理了部分存量应收款,但不可持续。

2023年:又转负(-1600万),应收账款堆到18.25亿,是利润的近3倍——就像你说的,“账上利润越滚越大,钱却没进来”。

2024年:矛盾最尖锐。利润创了新高(6.52亿),但经营现金流反而恶化到-8600万。每股现金流是-0.04元,同比暴跌441%。这时估计连刘董都坐不住了——技术再好,订单再多,现金断流企业就得停摆。

为什么会“只见订单不见钱”?也都是老生常谈。超材料主要用在高端装备,客户以军工为主。他们采购流程长、验收严格,付款往往集中在年底,光启得先扛住全年的成本。

这也是扩张期的必然代价。光启在全国砸钱建四大基地(709基地3期、株洲、天津、乐山)。生产线动辄数十亿投入,但产能释放需要时间,2024年正是花钱最猛的时候。

过去光启精力全在技术攻关,回款管理没跟上。客户拖着不给,财务也不敢硬催,怕影响关系(感觉财务软了点)。

不过,2025年一季度现金流“翻盘,经营现金流突然飙到3.26亿元,暴涨597%——这不是财务魔术,而是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狠下功夫来解决问题:

为了回款,听说光启内部成立专项小组催收,重点清理长账期票据。你看应收票据从5.74亿压到9700万,降了83%,这就是“现金复活”的关键。

其次,优化订单结构,新签的7.2亿批产合同(今年交付),听说付款条款更优,预付比例提高。

再有,今年709二期产能释放,新基地陆续投产,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现金流转正提速。

至于,光启会不会变成“永远收不到钱的饭馆”?

一季报看,应收账款仍高达21.5亿,压力还在。但已经出现拐点——一季度现金流覆盖了净利润的215%(3.26亿现金流/1.51亿利润),光启终于开始“赚钱”而不是“赚账”了。

从当前形势看,未来现金流健康向好:

一是随着光启话语权提升,第4代超材料已是新一代装备的刚需,技术壁垒够高(全球专利占比超80%),议价能力今非昔比。那在新合同中多要求预付款,压缩尾款周期,就顺理成章。

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年初新财务总监正式走马上任,换人如换刀,效果立竿见影,管理精细化,把回款纳入团队KPI,减少“赊销冲量”的短视行为。

三是规模效应反哺,709基地二期满产后,产能翻倍。下半年其他基地陆续投产,批产越大,边际成本越低,现金周转越快——就像饭馆火了开连锁,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单店现金流自然改善。

总结

作为创新型企业,早期“垫钱”不可避免——技术要投入、产能要布局、客户要磨合。但能否跨过“现金流生死线”,才是企业真正的成人礼。2025年光启已经来到了临界点。技术赢了,订单有了,现在该轮到现金牛登场了。

就像开饭馆,头三年赔本赚吆喝,第四年品牌响了、厨师稳了、顾客认你了,这时候你才有底气说:“概不赊账!” —— 拐点以现,光启正在进入现金流稳定增长的新阶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