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电磁材料,战神白起
(来源:大树的格局)
今天聊聊光启技术的电磁材料“白起”,这名字听着就霸气。光启搞超材料这么多年,最深的体会就是,没自己的“面粉”,就别想做出“蛋糕”。

这种电磁材料为啥叫“白起”?战国杀神百战不殆,光启这材料也是千锤百炼出来的。“白起”的故事,始于2016年元旦的立项。四年啊,一千多个日夜,实验室泡烂了,测试做到吐,就为了一块“布”。
这玩意儿到底多关键?打个比方:你绣花,布要是稀烂,再好的针线也绣不出龙凤。超材料再牛,没底层电磁材料撑着,就是空中楼阁。
以前光启设计天线、雷达、隐身涂层,总被“布”卡脖子。因为高性能电磁材料全被瓦森纳协议锁死,欧美根本不卖,国内供应商试了一圈,不是耐不住高温就是损耗太大,孔隙率控制不住。逼得光启只能自己炼“布”。
“白起”狠在哪?数据可能枯燥,但句句是血汗。介电损耗压到0.001以下(几乎没能量浪费);介电常数3.2到20随便调,误差±0.02(比定制西装还精准);240℃高温扛得住,零下50℃照样稳;50mm厚整块成型,还能弯成曲面贴装备(飞机翅膀、导弹头随便包)。
最解气的是,用它做机载共形天线,尺寸砍了40%,信号覆盖反扩50%,增益飙近30%。客户原话:“这布给了我们无限画布!” 以前不敢想的设计,现在敢干了。
当初立项自研“白起”,内部也有反对声:“咱不是做超材料产品的吗?咋还搞起基础材料了?” 但现实打脸。供应链一掐就死。国内二十年磨一剑的装备周期,光启等不起!咬着牙从“面粉”做起,才换来某型装备八年赶超国外二十年的战绩。
很多人以为“白起”只用在战机、导弹上,其实它更大的野心在民用。5G基站要抗电磁干扰?新能源车雷达要小型化?甚至飞行汽车通信模块。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白起”早被军工级验证透了。全球电磁材料市场400亿美金,光盯着军工,那是捧着金碗要饭。
2019年光启宣布对外开放材料库,同行都惊了:“你们疯了吧?核心东西白送?” 其实想透了。中国高端制造短板太多,一家突破不如百家开花。你搞芯片、他做天线,都用上“白起”级的基材,整个产业才能跳级。
“白起”量产只是起点。材料领域的“长征”永远在路上。六代机要更耐高温,低空经济要更轻更强。但有一点不变,核心基材不自主,创新就是沙地盖楼。光启啃下“白起”,就是想告诉行业:别老想着“买”,去“造”!造多了,脊梁就硬了。
光启的“白起”,以名将之名,敬那份死磕到底的执拗;以战神之魂,承那份千锤百炼的坚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