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前首富昔日辉煌!跨境通彻底告别“杨建新时代”
2025年8月20日,深圳前海,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依旧忙碌。很少有人意识到,一份看似平常的公告正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当天发布的《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过户完成及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暨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宣告了这家上市公司历时数月的股权变动尘埃落定。

根据公告,原第一大股东杨建新持有的800万股股份已完成司法拍卖过户,持股比例降至7.85%。而持股7.96%的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兴基金公司)以0.11%的微弱优势成为新任第一大股东。
01 股权更迭,一场早有预兆的变局
这场控制权的转移早有端倪。2025年7月17日至18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杨建新持有的跨境通800万股股份。经过竞价,竞买人韩莉莉以3609.2万元成功拍得这部分股权,平均每股价格约4.51元。
这场拍卖并非孤立事件。就在一个月前的6月24日,跨境通已发布公告预警:因证券回购合同纠纷,杨建新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1547万股将被强制执行,占公司总股本的1%。当时公告就明确指出,若强制执行完成且股份拍卖成功,可能导致第一大股东变更。
市场反应迅速而冷静。公告发布当日,跨境通报4.87元/股,微涨1.67%,总市值75.88亿元。投资者似乎早已消化了这一预期,毕竟这家曾经的跨境电商龙头已连续六年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78.28亿元。
02 时间脉络,杨建新股权流失全过程
杨建新股权流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025年3月,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拍卖杨建新持有的3554.7万股。其中800万股由汪小华竞得,使杨建新持股比例从9.75%降至9.23%。
2025年7月16日,杨建新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被动减持784.6万股,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9.42%降至8.92%。
2025年7月17日至23日,杨建新方再被强制执行约763万股,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
2025年7月17日至18日,800万股被司法拍卖并由韩莉莉竞得,成为压垮杨建新第一大股东地位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此,杨建新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在两个月内累计下降约2.5%,从9.42%降至7.85%。而新兴基金公司以8.01%的持股比例(剔除回购账户)成为新任第一大股东。
03 数字背后,杨建新股权流失全记录
巅峰时期:2025年3月前,杨建新单独持股150,859,14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75%(剔除回购专户)
首次拍卖:2025年3月,800万股被汪小华拍得,持股降至142,859,148股(9.23%)
被动减持:2025年7月16日,集中竞价减持784.6万股
二次拍卖:2025年7月18日,800万股被韩莉莉拍得
最终持股:杨建新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22,364,669股,占比7.85%
04 新晋主角,低调的新兴基金公司
在这场股权更迭中,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一种近乎被动的方式走上舞台中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为国有背景的产业投资机构,在本次股权变动前已持有跨境通7.96%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
新兴基金公司此次“上位”颇具戏剧性——它并未主动收购股份,而是因原第一大股东持股被稀释而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告特别强调,公司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因为新兴基金公司8.01%的表决权比例(剔除回购账户)与杨建新方的7.91%差距甚微。
公司董事会构成也印证了这一点。7名董事会成员均由上一届董事会提名并经股东会选举产生,第一大股东未能决定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选任。公告明确指出:“任何一方均无法依据其可实际支配的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05 昔日辉煌,从山西首富到股权拍卖
杨建新的退场令人唏嘘。这位曾经的“山西首富”一手将山西百圆裤业打造成跨境电商巨头。2011年,公司前身山西百圆裤业连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4年,公司并购深圳环球易购电子商务公司,进军跨境电商领域;2015年更名为“跨境通”,市值一路飙升。
辉煌时期,杨建新夫妇连续多年蝉联山西首富宝座。如今却因债务问题股权被不断稀释。据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杨建新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拍卖股份已达6637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50.91%,占公司总股本的4.29%。
这还不是终点。2025年7月29日公告显示,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于8月25日至26日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再次拍卖杨建新持有的2754.7万股,占其剩余持股的21.62%。若拍卖成功,杨建新持股将进一步减少。
06
经营困局,连续六年亏损的跨境电商
股权变动背后是跨境通日益严峻的经营困境。财报显示,公司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六年亏损:2019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26.86亿元、23.41亿元、22.55亿元、6969万元、8528万元和3.91亿元,累计亏损78.28亿元。
2024年业绩尤为惨淡:全年营业收入57.19亿元,同比下降13.56%;归母净利润亏损4.79亿元,同比暴跌4842.16%。其中第四季度单季亏损就达4.61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2.54亿元,同比微跌1.78%;归母净利润-389万元,虽同比减亏77.67%,但仍未扭转亏损局面。
公司业务结构也出现失衡。2024年,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占总营收的93.13%,而曾经的核心业务出口仅占6.24%。转型压力巨大。
07 债务危机,290起司法案件缠身
跨境通的债务问题早已不是秘密。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4年间,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90起,涉案金额高达5.37亿元。其中2021年一年就涉案127起,多数为“买卖合同纠纷”。
在这些案件中,跨境通作为被告的达179起,被推测多与环球易购供应商有关。时至2025年,仍有不少供应商前往跨境通深圳前海办公场所讨要欠款。
更严重的是金融债务问题。2023年5月起,跨境通多次发布关于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公司重整及预重整的公告。一笔源于2021年的债务,跨境通本应归还借款本金超818万元及相关费用,却迟迟未能偿还,最终引发债权人申请重整。
08 市场警示,跨境电商的兴衰启示录
跨境通的案例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敲响警钟。曾经以铺货模式迅速崛起的行业巨头,因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而陷入困境。公告中多次强调的“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状态,也反映出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重要影响。
二级市场上,跨境通虽在2024年11月22日至12月5日上演过“10天9板”的疯狂行情,成为市场焦点,但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炒作终难持续。截至2025年7月19日,公司股价报5.53元,市值86.16亿元,较历史高点大幅缩水。
分析人士指出,跨境电商行业已从粗放式增长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和本地化运营能力成为新竞争门槛。跨境通的起伏正是行业变革的缩影。
随着8月25日又一场2754万股司法拍卖的临近,杨建新在跨境通的持股比例可能进一步稀释。深圳前海办公室内,员工们依然在为“618”、“黑五”促销忙碌,但资本市场的棋局早已改变。新兴基金公司作为新任第一大股东尚未公开表态,国资背景的入主能否为这家连续六年亏损的企业带来转机?
窗口前,讨债的供应商换了一批又一批。从山西裤业到跨境电商巨头,再到股权分崩离析,跨境通的变迁印证了资本市场不变的真理:没有永恒的巨头,只有适者生存的法则。公司公告结尾那句“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的提示,此刻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本文综合整理自公开报道,跨境通信披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