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金牛创新沃土,康弘药业2025上半年交出"重磅答卷"

查股网  2025-09-18 15:36  康弘药业(002773)个股分析

近日,走进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康弘药业研发中心,实验室里的细胞培养箱匀速运转,科研人员正紧盯基因测序仪上的数据流;另一边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工人们在封顶后的厂房内调试设备——作为金牛区高新技术企业,康弘药业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报:营业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6.95%;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5.41%。

成绩背后,康弘药业给出的答案并不复杂:深耕已有产品,突破在研产品。在眼科赛道,于干眼治疗的“空白地带”插旗;在肿瘤赛道,用双载荷ADC打开技术变量;在产业侧,完成基因药物生产基地的主体建设。这三大抓手让康弘药业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从创新药研发、产能建设、市场突破等多个领域齐头并进,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破局的标杆。

夯实基底:“性价比+治疗便利性”构筑护城河

如果把半年报比作康弘药业的舞台,那么康柏西普依然是其中最稳定的主角。

“我们的高浓度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正在开展Ⅱ期临床实验,有望通过更高的摩尔剂量提供更长时间的有效玻璃体浓度,对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产生更持久的抑制作用,达到与阿柏西普8mg相似的临床效果。”在康弘药业眼科研发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康柏西普是康弘药业的王牌产品,年销售额已达20亿规模且持续高速增长,作为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VEGF融合蛋白眼科用药,其成功历史贯穿了研发突破、市场颠覆与国际开拓的全链条,在世界眼科生物制药领域,成为国产创新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跨越的典范。2025年上半年贡献13.45亿元营收(占公司总营收54.83%)。高浓度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其新一轮迭代产品,与KH631、KH658基因疗法构成的眼底疾病长效管线,已跻身国内第一梯队。

一直以来,康弘药业的策略很清晰:“性价比+治疗便利性”构筑护城河。在医保层面,康柏西普多次降价进入国家目录;在临床层面,公司创新性地提出“3+PRN”方案,把年均注射次数压缩至6~8次,极大提升了依从性;而在研发端,对抗VEGF而言,“疗效等同、频次更低”几乎是所有参与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康弘药业高浓度剂型KH902-R10已经进入Ⅱ期临床,如果能证明降频疗效,康柏西普将进一步加固壁垒。对于一个进入上市第二个十年的产品来说,这种“二次创新”尤为关键。

据悉,康柏西普自2014年上市以来连续十年保持增长,已完成超过250万次注射,在眼底疾病用药市场龙头地位稳固。目前,康弘药业对康柏西普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3.03亿元(同比增长15%),除了在研的高浓度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还在开展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Ⅲ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完成) ,若成功上市,将新增患者群体约3000万(国内DR患者约3500万);另外,康柏西普眼用缓释剂也在研发中(减少注射频率,由每月1次改为每3个月1次),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预计2028年上市;同时,针对DME患者,康柏西普与激光治疗的联合应用研究也在开展,初步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视力改善率较单一治疗提高约10%。

研发攻坚:多赛道突破临床关键节点

在今年4月的AACR大会上,康弘药业披露了全球首个双载荷ADC药物KH815的临床前数据,引发强烈关注。

“与传统单载荷ADC相比,KH815通过同时搭载TOP1抑制剂和RNA聚合酶Ⅱ抑制剂,实现DNA与RNA层面的协同抗肿瘤,可能成为解决ADC耐药问题的突破口。”康弘药业研发人员介绍,KH815在动物模型中展现出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在耐药模型中优势明显。更难得的是,它在安全性窗口上表现优异,HNSTD达到40mg/kg,远超部分同类产品。目前,该药已在中国澳洲多中心临床试验同步推进,后续HER3(KHN922)方向的管线加速布局。

据了解,康弘药业在肿瘤治疗领域积极布局,通过自主研发构建了涵盖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及ADC的研发体系,开发具有创新作用机制和克服耐药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之一,具有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等特点。KH617是国内首个具有合成生物学来源的Ⅰ类新药,也是康弘药业合成生物学平台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产品,2023年2月获得美国FDA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2025年5月正式获批与标准治疗方案联合用于新诊断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目前国内I期临床研究显示,在设计的最高剂量下,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毒性(DLT),安全结果超出预期;同时受试者靶部位的肿瘤体积减小,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效益。目前KH617处于临床II期阶段。精神神经与中成药赛道同样传来捷报:用于治疗急性疼痛的KHN702前期已完成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较好;治疗抑郁及产后抑郁的KH607目前处于临床Ⅱ期;舒肝解郁胶囊拓展焦虑适应症(KH109)已进入Ⅲ期临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中药一类新药KH110,Ⅲ期临床正稳步推进。其中,舒肝解郁胶囊是公司独家品种,2022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其它明星产品如治疗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松龄血脉康胶囊、首个获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新药渴络欣胶囊,终端需求同样旺盛,且这三款产品均进入医保,市场潜力巨大。

产能筑基:两大基地筑牢转化"快车道"

产业端的动作同样不容忽视。“基因药物研发周期长(通常10年以上)、投入大(单款药物研发成本超10亿美元),但临床需求迫切(如罕见病、癌症等),产能不足会让成果‘躺’在实验室里。"在位于金牛区蜀西路32号的康弘药业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项目总监站在封顶后的厂房内介绍,该基地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主体封顶验收,预计2026年1月正式投产。

“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将实现基因药物产业化,增强康弘药业在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商业化速度、技术壁垒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加速研发成果转化,缩短在研药物上市时间的同时,为后续基因药物管线的开发提供保障。”该人员表示,投产后将实现基因治疗药物从临床研究样品到商业化产品的全链条生产,解决基因药物"产能卡脖子"问题。

而在其子公司济生堂醇提智能化生产车间,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实现从药材投料到浓缩干燥的全过程自动化运行。在中控室可以看到,通过DCS自控系统,药材投料、提取、浓缩全流程实现自动化,MVR浓缩器与提取系统联动,比传统的单效节能模式节能89%以上,与纯电蒸发器比较节能62%以上;独特的“液液相通、气气相通”设计,每批次生产节约四分之三氮气。“我们既要降本增效,也要践行绿色制造。”车间负责人说,该车间将为舒肝解郁胶囊等中成药提供产能支撑,进一步巩固产品市场优势。

市场破局:填补空白打开增量空间

正是基于创新基因,康弘药业还完成了仿制药领域突破。

今年6月底,国家药监局的一则批文,让康弘药业的利非司特滴眼液(商品名"朗悦明")成为行业焦点——这是国内首个以3类新药路径独家上市的利非司特制剂,填补了干眼治疗"快速抗炎"的市场空白。这意味着,中国庞大的干眼症患者群体,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链条抗炎”用药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干眼相关人群超3亿,常规用药需12周见效,很多人中途放弃。此前,原研药因专利与技术壁垒未在国内上市,国内药企多次仿制受挫。康弘药业通过突破制剂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难题,成为首个实现该品种国产化的企业,成功切入这个规模近50亿元的新市场,收获了极具确定性的潜在增量。

从康柏西普的持续领跑,到基因药物基地的产能蓄势,从利非司特滴眼液的市场破局,到KH815在ADC领域的全球领先,康弘药业的成长逻辑始终锚定于创新的本质。在创新药价值重塑的浪潮中,其以扎实的管线梯队与不断释放的商业化潜力,构建起兼具安全性与成长性的价值坐标系。

“金牛区的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是我们创新的底气。”康弘药业负责人表示,作为金牛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将持续依托金牛区的科研资源与政策红利,推动基因治疗、ADC等前沿技术落地,在全球生物医药竞技场上书写“东方创新故事”。(潘欢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