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控股陷“商誉减值魔咒” 募资项目4年未竣工再推迟2年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陈潇
4月20日晚间,华源控股发布年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64亿元,同比下降3.57%;归母净利润1081.99万元,同比下降38.45%,扣非净利润-5554.63万元,同比下降1807.80%。
公司解释称,业绩下降主要是多因素影响的成本增加以及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计提商誉减值共计6294.12万元。此外,2018年华源控股曾募资不到4亿元投产两大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原定2年竣工,但年报显示,预期竣工时间已延长至2024年。
陷商誉减值魔咒
华源控股主要从事包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有化工罐,食品包装,注塑包装,吹塑包装等。2018年,为优化公司的产业布局,寻找更多的盈利增长点,公司并购瑞杰科技,新增塑料包装业务,形成商誉1.92亿元。
这也为未来的不断减值埋下伏笔,2020年-2022年华源控股分别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680万元、5708万元、6294万元,而历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740万元、1798万元、1114万元。
此外,公司还在最新的年报中表示,目前已计提商誉减值14683.35万元,剩余商誉4583.34万元。若未来宏观经济形势萎靡或瑞杰科技的市场情况、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导致经营状况和投资整合效果不达预期,则并购形成的商誉将继续存在减值风险,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表示,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及水平,密切关注其发展中所遇到的风险,将并购交易形成的商誉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对此,有审计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并购前,上市公司一般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对被并购公司的财务、商业模式、市场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评估,并谨慎决定交易价格,避免过高的价格导致并购后出现减值。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要改善或者防止这种情况也需通过提升经营情况来逐步消化溢价并购带来的业绩回报压力。
竣工时间再度推迟
除了商誉减值外,华源控股的募资项目竣工情况也再度延期了。2018年,华源控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募集资金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建设“清远年产3960万只金属化工罐及印铁项目”和咸宁华源“年产1730万只印铁制罐项目”。
但截至2022年报告期末,清远华源项目已投入使用但未达到预期效益,报告期仅实现137.41万元效益,而咸宁华源则尚处于建设期。
公司表示,清远项目未达到预期效益,主要系受市场经济下行、需求萎缩等影响,产能未完全释放所致。咸宁华源项目的主要机器设备,如KBA高宝六色印刷机、富士高速涂布机、富士双色机、18L制罐七线等已投入使用,但因客观原因基建项目尚未竣工,因此将咸宁华源募投项目的实施期限延长两年至2024年12月31日。
根据此前的募集说明书,咸宁华源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成后3年达产,而募集资金于2018年底已汇入公司监管账户。按照2024年竣工来看,该项目建设期已是原来的3倍。
对此,上述审计人士表示,募资竣工延迟的情况并不罕见,在新兴产业或复杂项目的投资中更为常见。
柏文喜则表示,公司应该在项目立项时就市场前景、资源支持、建设规划、运营方案等进行更加严谨可行性与项目实施的论证,这样才能在公司募资时做到更谨慎,以防止给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