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摘牌在即 江阴银行获国资6亿加码

查股网  2024-01-16 20:45  江阴银行(002807)个股分析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在银行股估值长期处于低位的背景下,江阴银行也未能幸免。不过,长期背负较大资本补充压力的江阴银行,在可转债即将临期之际,终于迎来“白衣骑士”。

2024年1月15日晚间,江阴银行发布股东权益变动公告。公告内容显示,2024年1月15日,江阴银行收到江南水务出具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江南水务通过其持有的561.61万张可转债,持有江阴银行近1.42亿股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6.13%,成为江阴银行第一大股东。

而上一起类似事件发生在2023年3月,中国华融通过可转债成为光大银行主要股东。

据悉,“江银转债”是江阴银行于2018年1月26日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共2000万张,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20亿元,初始转股价格为9.16元/股。

自去年10月下旬开始,“江银转债”的价格一直在105元/张上下,若以此计算,江南水务耗资已接近6亿元。若按照“江银转债”1月15日收盘价105.87元计算,江南水务转股溢价率超10%。

记者注意到,江阴银行此前股权结构一直颇为分散,各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不高于5%,前十大股东总计持股26.46%。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江阴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目前第一大股东为自然人控股的江阴新锦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为9089.25万股,仅为4.18%;第二大股东江阴开发区申港园区投资有限公司为国资背景,持股比例为4.10%。

对此,江阴银行表示,本次权益变动属于可转债转股,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改变江阴银行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情况。此次交易是为开拓公司业务布局,增强公司实力,优化公司产业结构的同时获取投资收益,更好地回报公司股东。

而在此次转股前,江南水务未持有江阴银行普通股。而在完成此次交易后,江南水务可转债转股导致其持有的可转债减少数量占“江银转债”发行总量的28.08%。

数据显示,1月5日,江南水务持有“江银转债”仅为420.68万张,持有数量占发行总量的21.03%。此后一周,江南水务一举增持了140万张“江银转债”,使其所持“江阴转债”一跃超过560万张。

江南水务的意图已逐渐浮出水面。1月11日下午,江阴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局已核准江南水务股东资格,同意江南水务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增持本行股票,增持完成后持有本行5%—10%(不含本数)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江银转债”将于2024年1月26日到期,转股价现为3.96元/股,截至2023年9月30日,剩余尚未转股债券面值约为17.58亿元,占江银转债发行总额的比例为87.90%。

作为江阴银行新“金主”,江南水务同样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江南水务的前身是江阴市自来水公司,是江阴市国有企业,成立于1966年。2003年,公司进行了企业改制,成为一家民营企业。

透视公司股权结构,江阴公有资产公司和江阴公用事业集团持有江南水务的股份比例均为29.185%,为江南水务第一大股东。而江阴公用事业集团又是江阴公有资产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此,江阴公有资产公司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江南水务58.37%股份,为江南水务实际控制人。

目前,江南水务主要业务包括自来水生产、供应和销售服务,以及污水处理业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江南水务资产总额为65.51亿元。

对此,江南水务表示,可转债转股主要是看中成为江阴银行的大股东后,可以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公司通过购买江银转债并实施转股成为江阴银行股东,一方面获取财务投资收益,优化盈利结构,提升全体股东的回报;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实力,开拓公司业务布局,与江阴银行实现资源互补并发挥协同效应,做大做强江南水务”。

江南水务债转股的行为无异于救场。实际上,迫于可转债即将摘牌而转股率较低的压力,江阴银行无奈选择发动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以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增持,以图“稳定该行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

对于江阴银行而言,“江银转债”若是能够顺利转股,不仅能够缓解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可转债到期兑付的流动性冲击。

资料显示,江阴银行是全国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农商银行,该行于2016年9月上市。上市以来,江阴银行业绩整体保持增长,近6年,该行归属净利润已连续6年实现增长,但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一直不温不火。

记者注意到,除江阴银行外,张家港行转债、无锡银行、苏农银行均面临同样的困境。据悉,这三家银行可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分别高达99.88%、97.36%、51.54%,均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根据中泰证券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银行转债规模和数量均不断上升,转债数量由2017年底的两只升至目前的19只,转债余额也由2017年底的400亿元,升至2920.56亿元,由此可见银行业正面临的压力。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目前来看,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股正处价值洼地,而可转债转股相对可控的成本也对投资人有着不错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