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银行“喜忧参半”的半年报

查股网  2025-08-25 10:09  江阴银行(002807)个股分析

江阴银行需要尽快调整战略,回归银行业务的本质,加强核心业务的发展。

来源丨华博观察

编辑丨何慧芳

8月16日,江阴银行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光鲜数据,一度使其股价在8月18日高开高走,盘中触及涨停。但拨开这层亮丽的外衣,深入分析这份半年报,会发现投资收益暴增与个贷业务失速并存,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

01

投资收益暴增

江阴银行上半年投资净收益高达8.82亿元,半年时间就超越了2024年全年的8.7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从2024年末的22.16%跃升至2025年半年末的36.72% 。这一成绩看似亮眼,实则潜藏危机。

这种投资收益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特殊操作”的结果。参考2025年一季度情况,该行一季度投资收益大增143.6%,主要系当期债权投资处置收益增加,是将非短期持有债券集中卖出兑现收益,有“吃老底”之嫌。虽然短期内业绩数据好看了,但从长期来看,这无疑是在透支未来的投资收益。当可处置的资产逐渐减少,后续投资收益的增长将难以为继。一旦投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债券市场出现持续下跌,江阴银行很可能面临投资收益大幅缩水的风险,届时业绩将受到严重冲击。

投资收益的过度依赖,也反映出江阴银行在主营业务发展上的乏力。银行的核心业务应该是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稳定的利息净收入才是银行盈利的基石。而如今投资收益占比过高,使得银行盈利结构失衡,抗风险能力减弱。一旦投资业务出现问题,银行很难依靠其他业务来支撑业绩。

02

个贷业务失速

江阴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表现则令人担忧。从2023年6月末的229.76亿元,到2024年同期的216.7亿元,再到2025年上半年的205.07亿元,个人贷款规模连续两年缩水。同时,个贷利息收入也明显负增长,2024年上半年个贷利息收入为5.17亿元,2025年上半年仅为4.22亿元,同比减少9503万元,降幅达18.37%。

个贷业务的萎缩,首先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净息差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贷款规模的下降直接导致利息收入减少,这对银行的利润增长构成了巨大挑战。个贷业务的持续下滑,也反映出银行在零售市场拓展方面的失败,可能意味着银行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如果不能及时扭转这一局面,不仅会失去个人客户市场,还可能影响到银行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发展,降低银行在市场中的整体地位。

对于地处东南沿海发达县域的江阴银行来说,小微业务、个贷业务本应是其强项。如今却出现这样的下滑趋势,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还是自身业务策略出现偏差?是产品不符合客户需求,还是风险控制过于严格导致优质客户流失?这些问题都亟待江阴银行去解决。

03

业务结构失衡

除了投资收益与个贷业务的问题,江阴银行的整体业务结构也存在失衡风险。在营业收入的三大构成中,利息净收入同比略降0.2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35.18%,过度依赖投资收益来支撑营收增长,这种结构显然是不健康的。

利息净收入是银行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其微降虽然幅度不大,但反映出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上的竞争力不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需要通过优化存贷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资产质量等方式来提升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大幅下滑,也表明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遭遇瓶颈,未能有效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业务结构的失衡,使得江阴银行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更加脆弱。一旦投资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或者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的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从长期来看,这种失衡的业务结构也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满足股东和监管机构对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

04

回归主业,优化结构

面对这些问题,江阴银行需要尽快调整战略,回归银行业务的本质,加强核心业务的发展。

在投资业务方面,应摒弃短期投机行为,制定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合理配置资产,降低对债券处置收益的依赖,注重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对投资风险的管控,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避免因投资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

对于个贷业务,要深入分析业务下滑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个人信贷产品,如针对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信贷产品、针对小微企业主的经营性贷款产品等。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增强客户粘性。加强风险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度放宽信贷政策,积极拓展优质客户群体。

在整体业务结构方面,要着力提升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通过优化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成本,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扩大贷款规模,提升利息净收入。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如发展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代理销售等业务,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