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银行年轻人挑大梁背后:结构失衡与合规管理考验重重

查股网  2025-09-23 18:24  江阴银行(002807)个股分析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下,银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宏观经济增速换挡、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冲击加剧,无一不对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构成挑战。

近期,江阴银行一系列让不少股东投下反对票的议案,引发投资者的强烈关注。此外,江阴银行2025年半年报数据的披露,使得其经营状况备受关注。在这份半年报中,多项指标呈现出的态势,反映出该行在业绩增长动力、资产质量把控以及合规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隐忧。

对于如今江阴银行在全行业来说都算得上是年轻化的管理层来说,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正是他们眼前最重要的挑战。

01

6项议案遭到近10%股东反对

此前,江阴银行在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的9项议案中,有6项议案遭遇了约9.6%-9.7%的反对票。尽管这些议案最终均获通过,但反对票比例较高,尤其是网络投票中反对票占比超过86%,表明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分歧。

据分析,上述议案内容涉及主要公司治理核心机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例如议事规则、关联交易管理、股权管理等。这些制度的修订直接影响股东的参与权、监督权和利益保障机制,容易引发股东对自身权益是否受到削弱的担忧。

出现这种股东之间的分歧,或与江阴银行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有关。该行第一大股东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仅为5.76%,而前十大股东中,持股1.61%的股东即可进入前十。这种股权结构使得单一股东难以主导决策,但多个中小股东联合投票仍能形成一定影响力。

出席本次股东大会的股东及授权代表共288人,代表有表决权股份约6.79亿股,占股权登记日(8月29日)总股份的27.59%。其中,现场会议股东代表6.04亿股,网络投票股东代表7480.58万股。

根据公告,反对票主要来自网络投票,占网络投票股东代表有表决权股份的86%以上。说明部分中小股东可能对议案内容存在较大疑虑,或对管理层的治理思路不认同。

另外,一些议案可能涉及董事会权力的扩大或治理机制的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解读为对股东权利的压缩。尤其是在当前监管趋严、股东维权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此类调整更容易引起争议。

02

增长结构失衡,传统业务乏力

从整体业绩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江阴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4.01亿元,同比增长10.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6亿元,同比增长16.63%。

乍看之下,这份成绩单还算不错,但深入分析业绩构成,却发现增长结构存在一定失衡。 近三年来,江阴银行非息收入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非息收入达9.92亿元,同比增幅30.26%,占营收比重提升至41.3%。其中,投资收益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上半年投资收益8.82亿元,同比暴增81.44%,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2.35%跃升至36.72%。资产配置结构调整促使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从2024年末的197.0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253.35亿元,增幅达28.58%,通过集中处置非短期持有债券,上半年处置债券投资收益达6.66亿元,同比增长46.9%。但这种投资收益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将非短期持有债券集中卖出兑现收益的结果,对长期的业绩提振,并不具有持续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传统核心业务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14.09亿元,同比微降0.23%,其中资金业务利息净亏损扩大至3.65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35.18%至5008.5万元,代理业务与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分别下降31.15%和17.72%。

零售业务方面,个人贷款规模连续两年收缩,从2023年6月末的229.76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5.07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从16.64%下滑至15.6%,个贷利息收入同步下降18.37%。对公业务虽资产规模增长13.15%至1105.86亿元,但营收与营业利润分别下降0.76%和1.81%。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江阴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8.11亿元相比,下降幅度明显,同比降幅达621.51%。该行在半年报中解释,存贷款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规模上升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在整个银行业面临净息差收窄、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困境下,江阴银行传统业务的疲软表现,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与常熟银行、江南农商行等省内农商行相比,其在业务结构调整、客户拓展与维护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显现,亟待寻找新的增长路径,重塑传统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03

资产质量隐忧初现

截至2025年6月末,江阴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1.23亿元,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86%,与年初持平,贷款拨备比3.26%,较年初提高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81.22%,较年初提高11.90个百分点。从数据表面看,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在行业横向对比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然而,深入分析贷款结构,问题不容忽视。贷款总额虽增长5.87%至1314.20亿元,但贷款结构中公司贷款和垫款(不含贴现)占比高达72.21%(949.02亿元),贴现贷款占比12.18%(160.11亿元),个人贷款和垫款占比15.56%(205.07亿元)。对公贷款业务高度聚焦当地制造业企业,制造业贷款占比31.47%,常年维持在30%以上。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制造业面临技术改造、环保升级等诸多压力,行业波动风险极易传导至银行信贷资产。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信用风险逐渐暴露,江阴银行较高的行业贷款集中度,未来也面临一定的优化贷款结构压力。如何降低对单一行业的依赖,加强风险预警与管控,成为该行维护资产质量稳定的关键所在。

此外,2025年上半年,江阴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一定下滑,未来或也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04

合规管理问题频发

2025年以来,江阴银行在合规管理方面“麻烦缠身”,因多项违规行为频繁收到监管罚单。

4月28日,无锡金融监管分局因该行重点领域数据不准确、表外金融衍生品类数据少计等问题,对其罚款60万元并对多人予以警告;6月27日,江苏证监局因基金销售业务中制度建设缺失、内部控制不严等问题,对其出具警示函;8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又因贷后管理不到位、理财投资与自营投资风险未分离等问题,再次对其罚款6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或罚款。 江苏证监局指出江阴银行基金销售业务存在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报送等多方面问题,如未建立投资人信息安全及权益保障的风险监测机制,代销基金业务产品准入委员会履职不规范,部分销售人员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未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以及反洗钱报备落实不到位等。

另一方面,近年来江阴银行高管层多次调整,涉及多位副行长及董事会成员,如副行长王凯于2025年7月因工作调动辞职,任职时间较短;董事陈强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会秘书卞丹娟辞任;独立董事乐宜仁因任期届满辞职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江阴银行大力提拔“80后”“85后”甚至“90后”高管,如王安国、于干、陈开成、郁晓芸等四位副行长均是80后,其中郁晓芸生于1985年、于干生于1989年,新任董秘周晓堂更是一位90后。管理队伍年轻化虽然有助于推动创新转型,但也引发部分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对其管理经验是否足以应对复杂金融环境的担忧。

在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的大环境下,合规经营已成为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如何迅速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强化员工合规意识,成为江阴银行当下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同时,如何调整业务结构,增强传统业务竞争力;怎样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行业集中风险,重塑市场信心,这些都将考验着江阴银行这支“年轻化”管理团队的智慧与决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