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进口依赖”壁垒 比音勒芬携新疆鹅绒,抢滩 120 亿全球市场
近年来,全球羽绒服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行业权威预测,2025 年全球鹅绒市场规模将突破 120 亿美元。与此同时,消费升级浪潮推动高端羽绒制品需求激增,户外运动与时尚产业的深度融合,更催生了轻量化保暖材料的全新竞争赛道。在这场全球市场的角逐中,中国高端运动户外服饰品牌比音勒芬,正以一场聚焦新疆鹅绒的发布会,打破行业固有认知,强势抢占高端市场话语权。
9 月 9 日,新疆赛里木湖畔,比音勒芬联合深耕地理探索领域数十年的权威平台《中国国家地理》,举办 “东方宝藏 世界好鹅绒” 主题发布会,正式推出 2025 冬季鹅绒系列。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一次新品亮相,更是中国品牌向 “高端鹅绒依赖进口” 行业现状发起的挑战 ——长久以来,高端羽绒服领域似乎存在一条 “隐形规则”:提及高端,必谈进口原料。加拿大鹅主打加拿大北部白鹅,Moncler 聚焦匈牙利灰鹅,就连部分国产品牌,也纷纷将欧洲鹅绒作为宣传重点,仿佛“进口”二字才是高端鹅绒的“通行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的鹅绒生产国,占据80%的产量份额,却在过去长期陷入“原料依赖进口”的怪圈,不仅推高了生产成本,更失去了供应链的主导权。事实上,中国从不缺乏高品质鹅绒,只是在“进口即高端”的偏见下,本土优质资源始终未能走进大众视野。而这一次,比音勒芬选择扛起中国高端鹅绒的大旗,以新疆鹅绒为突破口,重新定义高端鹅绒的品质标准。
作为一家自2003年成立起就以“打造中国高端服饰标杆”为目标的品牌,比音勒芬在高尔夫服饰领域早已深耕多年,积累了成熟的高端产品研发与运营经验。《中国国家地理》作为中国权威地理科学媒体,始终以“构建国家形象、凝聚家国情怀”为核心,向世界传递中国自然与人文的理性之美,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名片。此次双方突破边界,以“地理科学 + 户外时尚” 跨界融合,共探中国自然风物,讲述本土设计与原料故事。合作首站落子新疆,聚焦“世界好鹅绒”。比音勒芬取新疆鹅绒为料,打造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高端户外产品;《中国国家地理》则用镜头与文字记录溯源路,让“新疆鹅绒”成为世界级品质象征。
发布会上,比音勒芬 2025 冬季鹅绒系列的核心原料 —— 来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鹅绒,首次完整揭开神秘面纱。这里地处北纬 45°“世界黄金羽绒带”,全年平均气温仅 4.7℃,冬季最低温更是低至 - 20℃。极寒的气候、纯净的水源、富含矿物质的生态环境,为鹅群打造了天然的 “极寒训练场”,也孕育出了品质顶尖的鹅绒。加之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0 余年的养鹅历史积淀,以及世代传承的科学养殖经验,还有当地的白鹅生长周期长达250天以上,至长可达360天,这样的鹅群产出的鹅绒,每 0.1 克绒朵数量少于 200 朵,绒朵更大更饱满,能形成更厚实的空气层,从而实现更出色的锁温效果。
经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认证,比音勒芬这款新疆鹅绒的多项指标,均远超国际标准:蓬松度达到 FP800 + 以上,绒子含量 95%,净绒含量 92.45%。在工艺处理上,历经 12 次水洗、1200 秒风冷技术除尘等精益流程,最终清洁度突破 1500mm,远超国际高端鹅绒 1000-1200mm 的清洁标准。更显珍贵的是,受限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生态承载力,以及鹅群长周期的养殖特性,这里的鹅绒全球年产量仅 20 吨,稀缺属性让其成为高端服饰领域名副其实的 “中国软黄金”。
发布会现场,比音勒芬品牌大使胡一天、李兰迪的亮相,为这场 “东方宝藏” 的揭秘增添了更多亮点。胡一天身着深色调长款鹅绒服,尽显挺拔身姿。李兰迪则对新品的轻盈感赞不绝口,也让消费者对新疆鹅绒的品质有了更直观的感知。
近年来,随着中国品牌的集体崛起,消费者的认知也在发生深刻转变。国人的文化自信与品牌自信不断提升,曾经笼罩在外国品牌身上的“光环”逐渐褪去,市场开始回归对产品本身价值的关注。比音勒芬 2025 冬季鹅绒系列的发布,正是这场消费认知变革中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打破了“高端鹅绒依赖进口”的行业惯性,更引领中国品牌从“中国制造”向“世界标准”迈进,推动消费市场完成价值革新。
从锁定稀缺的新疆鹅绒资源构建原料壁垒,到联合权威机构背书强化品质信任,再到以“户外 + 时尚”设计契合消费需求,比音勒芬的布局既精准踩中了全球鹅绒市场的增长风口,也填补了中国高端鹅绒服饰的市场空白。未来,随着品牌对 “东方宝藏” 资源的持续挖掘,以及产品力的不断升级,比音勒芬不仅将巩固中国高端服饰标杆的地位,更有望在全球高端鹅绒市场中,为中国品牌抢占更多话语权,成为推动行业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