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有色金属行业:中美贸易摩擦或再度升级,我国稀土出口管制趋严且首次覆盖半导体或对海外芯片制程产生约束-251012

查股网  2025-10-12 20:35  华西证券(002926)个股分析

(来源:研报虎)

事件概述:

  10月9日,商务部发布61号、62号公告,商务部、海关总署分别发布2025年第56号及57号公告,分别公布了对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及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把“设备+原辅料”与“新增5种中重稀土物项”纳入出口管制,且已于2025年11月8日起正式实施,并同步更新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这一轮调控不仅延续了以往对稀土产品出口的严格管理,更显著加强了对技术出口的管控,精准针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核心技术环节。我国稀土管制进一步严格。

  美东时间10月10日,美方宣布,针对中方采取的稀土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中美贸易摩擦或再度升级。

稀土出口管制再升级,覆盖全部中重稀土元素

  具体来说,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告分别对不同领域的稀土物品进行了管制。2025年第56号公告,管制了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相关物项的出口,包括用于稀土生产加工的离心萃取设备、稀土用焙烧窑、稀土电解槽等设备以及用于稀土磁材加工的设备,此外,还包括了沉淀结晶搅拌器、搅拌桨和电阻炉等关键零部件。这些管制通过精确的技术参数限制了境外企业通过拼凑设备和技术转移来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2025年第57号公告,管制了包括钬、铒、铥、铕、镱金属及含该元素的合金(锭、块、条、丝、片、棒、板、管、颗粒、粉末等)、靶材(片、管等)、永磁材料/磁粉(钬)、晶体材料、发光材料/荧光粉(铕)、光纤材料(铒/镱)、磁制冷/磁致伸缩材料(钬)、储氢/热屏蔽涂层等,以及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此次管制实现了多形态与多应用材料的全覆盖。此前,2025年第18号公告已经管制了7种稀土元素的相关产品,现在所有12种中重稀土及其相关制品都在管制之列。

稀土物项出口管制范围扩大至境外,且相关技术出口管制范围扩大

  根据2025年第61号公告,只要下游管制稀土物项中的上游管制稀土物项价值比例达到0.1%及以上的,或者在境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包括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的技术,都需要申请出口许可。

  此外,该公告还明确表示,涉及军事用途、先进芯片、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领域的出口,将受到严格限制。根据2025年第62号公告,禁止出口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及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维修、升级等技术。这些管制措施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控制体系。

作为战略金属,稀土在军事的作用不可或缺

  稀土元素(共17种,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这类元素凭借“微量添加即可显著优化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核心特性,在各产业中发挥“点石成金”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工业味精”或“工业润滑剂”。此外,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科技产业的竞争力。美国高精尖军用装备严重依赖稀土,例如美国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需要使用约3kg的钕铁硼磁体,一架F-35战机需用到417公斤的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建造更是需要4吨稀土,美军其他现役尖端武器的生产同样对稀土有极大的需求,例如陆基中段反导拦截弹、福特级航母、萨德防空系统等。当前高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武器材料的应用环境越来越极端,稀土在满足新一代武器许多苛刻设计要求方面的作用无法替代。若海外稀土供给受限,军事领域进展或受影响。

稀土在半导体制造业的作用不可或缺,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在技术密集型的半导体产业中,稀土更是支撑设备精密化、材料高性能化与工艺先进化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应用贯穿半导体制造全链条。对全球半导体制造技术水平、产能扩张与核心性能的保障具有战略意义。根据OFweek新材料网,随着电子技术向高性能、多功能、大容量、微型化方向发展,半导体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传统的二氧化硅(SiO)栅介质薄膜就会存在漏电甚至绝缘失效的问题,目前采用铪、锆及稀土改性的稀有金属氧化物薄膜解决核心漏电问题。如果进一步降低线宽,则需采用更高介电常数的稀土栅介质材料。高k介质材料具有比传统的SiO更高的介电常数(k值)。在实际应用中,行业以HfO作为高k介质主体,并通过掺入稀土元素(如镧、钇)进一步优化性能。在高k/金属栅(HKMG)工艺中,通过在HfO表面沉积数埃厚的氧化镧(LaO),再经高温退火使镧扩散至介质/硅界面,可产生界面偶极效应,有效降低MOSFET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满足先进制程对低功耗、高开关速度的需求,支撑14nm及以下芯片制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对稀土的依赖难以替代,稀土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管制政策首次覆盖半导体,或对海外芯片制程有所影响

  61号公告提及,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者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或者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逐案审批。这也是我国首次在稀土管制政策中覆盖半导体。随着芯片制程向14纳米以下节点迈进,对材料纯度和工艺稳定性的要求极为严苛,而中国所提供的稀土原料及相关技术方案已成为全球头部芯片制造商供应链中的隐性支柱。最终用于14mm及以下的出口申请严格逐案审批,或大幅提升海外项目生产进度的确定性与时间成本,可能迫使工具商与晶圆厂调整供应计划与项目进度。此次管制公告实施后预计对海外芯片制程有所影响。

稀土为新能源产业关键,稀土永磁电机在新能源车电机市场份额超80%

  稀土元素作为功能改性材料,在新能源产业的多个环节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性能的重稀土永磁材料用于驱动电机,可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在风电产业中,重稀土有助于制造高效的风力发电机永磁体。具体来看,一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需要使用约3kg-10kg稀土,每兆瓦风机需要使用约200kg稀土,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每辆使用9.07kg-12.70kg稀土,许多组件以稀土材料制成,风力发电机中使用钕铁硼永磁体。根据中研网,近年来,新能源车产业蓬勃发展,而稀土永磁材料因其高磁能积、高矫顽力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的驱动电机、发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中。在驱动电机方面,稀土永磁电机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新能源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在发电机方面,稀土永磁发电机能够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耗。总体来看,稀土永磁电机在新能源车电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80%。随着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续航里程要求的提高,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有望将进一步增长。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趋严或对海外新能源尤其是汽车领域发展有所影响。

我国主导全球稀土供给,逐步加强稀土管控对海外供给形成约束

  供给方面,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稀土在地壳中储量相对丰富,但可采储量却不如大多数其他矿产品,2024年全球稀土储量估计为9000万吨(折稀土氧化物,后同),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比为48.41%。从产量看,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为39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27万吨,占比为68.54%。

  总体来看,全球稀土资源高度集中,且中国稀土产储均位于全球第一。早在今年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对稀土这一战略资源的管理进入了新阶段。与工信部2月发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通过简化管理流程、强化地方监管、明确处罚标准,提升了政策执行效率,同时弱化稀土集团的中间管理角色,直接加强对稀土企业的管控。核心变动体现精准监管的方向,或引发市场对供给侧收紧的预期。叠加10月8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分别发布的2025年第56号及57号公告,我国对稀土的管制力度攀新高。预计对海外供给形成约束。

  海外产业链完整度较低,中国仍主导全球稀土供给海外稀土产业链完整度较低。上游资源端来看,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为39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27万吨,占比为68.54%。中游稀土冶炼分离来看,轻稀土方面,早在2023年MPMaterials就已在Mountain Pass启动中游分离和精炼作业,预期每年将生产5000吨的钕和镨。2025Q2该公司镨钕氧化物产量仅为597吨,规模较小。2025Q2,Lynas镨钕氧化物产量为2080吨。2023年中国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占全球份额的92%。中重稀土方面,整体来看,美国高度重视并初步完成稀土产业链中游环节布局,不过,大多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或仍处于试验试产阶段,短期内难以实现量产。

  根据Lynas 2025Q2季报显示,该公司镝和铽分离产线分别于5月和6月首次投产,将使Lynas成为中国以外唯一的镝和铽生产商。但考虑到Lynas投产后产能爬坡仍需时间且规模仅为300吨叠加我国新增产能释放带来的稀土金属产量提升,短期内全球镝铽生产仍高度集中于中国,中国仍旧占据全球几乎全部中重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下游钕铁硼永磁体方面,MPMaterials公司在2025年1月22日公告其烧结磁体的试生产正在进行中,预计每年将生产约1,000吨成品钕铁硼磁体,并将于2025年底开始逐步提升产量。据USARare Earth 2025年1月7日公告,其在俄克拉何马州的斯蒂尔沃特市正在建设的一座新工厂成功生产了首批稀土永磁体,计划到2025年实现年磁铁综合产能1,200吨/年,到2028年扩大到约4,800吨/年,且其正在努力在2026年开始商业生产。考虑到海外稀土磁材项目规模较小且投产后产能爬坡仍需时间叠加我国新增产能释放带来的稀土磁材产量提升,短期内全球稀土永磁体生产仍高度集中于中国。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全球稀土永磁产量31.02万吨,其中烧结钕铁硼产量29.67万吨(占比95.65%);中国稀土永磁产量28.4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1.62%),其中烧结钕铁硼产量27.18万吨(占比95.64%)。整体来看,海外稀土全产业链构建受制于技术及环境等因素,美西方稀土产业链的整体规模远低于我国,其产业链均不完整并存在明显短板,我国仍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

投资建议:

  美国政府积极重建本国稀土产业链,但短期看,考虑到海外稀土产业链相关产能释放仍需时间及我国新增产能规模,中国仍主导全球稀土供给。此外,我国仍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且美西方稀土产业链的整体规模远低于我国,其产业链均不完整并存在明显短板。且10月9日,商务部发布61号、62号公告,商务部、海关总署分别发布2025年第56号及57号公告表明我国稀土出口管制趋严且首次覆盖半导体,或对海外芯片制程产生约束。此外,美东时间10月10日,美方宣布,针对中方采取的稀土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中美贸易摩擦或再度升级。后续需关注中美贸易协定情况。受益标的:我国中重龙头【中国稀土】、【广晟有色】及【北方稀土】、【盛和资源】、【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宁波韵升】、【中科三环】、【天和磁材】、【英洛华】、【大地熊】、【中科磁业】、【银河磁体】。

风险提示

1)全球稀土需求量增速不及预期;

2)海外稀土产业链建设进度超预期;

3)海外稀土供给超预期;

4)中国出口管控政策超预期变动;

  5)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