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农芯|润建股份携AI农业及算力产品亮相东博会,守护粮食安全
(来源:润建股份)
9月18日,2025中国(广西)—东盟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交流会在南宁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隆重举行。作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活动,大会紧扣《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精神,聚焦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采用“1+4+1+N”模式,通过1场主论坛、4场行业分论坛、1个AI生态应用联盟展区及多场闭门洽谈会,共同探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促进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25中国(广西)—东盟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交流会暨农业创新论坛成功举办,作为系列活动四大行业论坛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指导支持下成功召开。论坛汇聚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农药企业、生物制药及病虫害防治企业、农业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代表超100人,围绕“AI+农业”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探讨。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健为农业论坛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应积极构建智慧农业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农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通过线上方式参会,并就“智慧农业研究进展与展望”作主题发言。他强调,应加强农业大数据、遥感感知、智能装备等技术集成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智能系统。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徐新刚以“地-空遥感信息融合的智慧农场精准决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为题,分享多源遥感技术在农田监测、作物生长模型和灾害预警中的前沿进展。马来西亚机器人协会主席依斯干达·巴哈林(Dr. Ishkandar Baharin)介绍了东盟地区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合作需求,强调中东盟各方在技术标准、数据共享、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协同。

润建股份AI农业事业部总经理刘冰则结合实际案例,阐释了“AI赋能农业创新实践:植保云平台”在病虫害识别、智能诊断和防治决策中的落地价值。


会上,润建股份重磅发布智慧农业云平台及算力产品,包括AI植保云鉴小程序、AI植保云平台以及病虫害算力盒子等。该平台充分应用知识图谱、AI预测模型技术,整合农业专家经验,提供从端到云、从感知到决策的完整智慧植保解决方案,可实现病虫害精准识别、发生趋势预测和用药推荐等功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博士黄启厅在《面向广西区域特色的精准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分享中,介绍了针对甘蔗、水稻等本地作物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其在长势评估、产量预估和灾害响应中的实际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张昭则汇报了《芒果采摘机器人开发进展》,包括视觉识别、机械臂控制及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突破,展示了AI在果蔬自动化采收中的广阔前景。

在圆桌对话环节,行业专家围绕“AI智启农芯:如何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展开讨论,多方致力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AI技术在农业场景中的标准化、模块化应用,同时关注小农户的使用成本与接受度,实现技术普惠。

论坛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银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欧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禾益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新三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润建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签署智慧农业生态伙伴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技术研发、数据共享、东盟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会议期间,马来西亚机器人协会主席 依斯干达·巴哈林 (Dr. Ishkandar Baharin)博士、润建股份马来西亚事业部副总经理尼古拉斯(Nicholas Tay)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广西大学、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及高校代表嘉宾进行深入交流。会后,参会农药、农资、金融、保险等企业嘉宾就病虫害数据图谱构建、算力盒子推广、识别算法优化等具体项目举行闭门洽谈。多方多领域达成面向东盟多项产业链共建意向,助力构建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智慧农业生态圈。

本次论坛不仅为中国与东盟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合作搭建了高端对话平台,也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润建股份也将持续推进AI行业应用落地,汇聚生态,智联东盟,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农业”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