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字当头、负债狂飙!股神林立将华林证券带向何方?

查股网  2024-08-09 12:22  华林证券(002945)个股分析

华林证券,这家由"股神"林立掌舵的A股上市券商,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2003年,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大胆的投资魄力,他几乎押上全部身家,斥资5.2亿元买入中国平安股份。这一投资决策的巨大成功不仅令他声名鹊起,更奠定了他"股神"的地位。

而在此前一年的2002年,林立以2900万元的低价收购了江门证券(华林证券前身)的控股权,悄然开启了华林证券的新篇章。在他的掌舵下,华林证券于2019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并逐渐蜕变为一家全国性综合类券商。

然而,近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却让人不禁质疑其发展是否已经陷入了发展泥沼与治理困境。从2021年6月开始的"部落制"改革,到2023年12月的突然撤销;从频繁的高管变动,到近期被监管机构指出的多项合规问题;再到2024年一季度负债的激增,华林证券动作频频却问题不断。这家曾以"您财富的成长是我们的使命,守法合规严谨是我们的原则"为核心经营理念的券商,如今却在合规和风控方面频频失误。

华林证券激进的经营策略、频频失守的合规风控问题,是否与董事长林立个人的风格有关?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林立的意志如何影响着公司的战略决策?

一季度负债飙升45%,自营业务引关注

8月7日,华林证券因多项合规问题收到证监会西藏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这家由"股神"林立掌舵的券商,面临多项合规问题。从月度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填报不准确、风控指标超标,到业务数据报送不准确,再到人员任免及执业资格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华林证券的问题可谓是层出不穷,暴露出公司在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8月8日,西藏证监局发布了一系列监管决定,对华林证券及其多名高管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措施。公司时任首席风险官兼合规总监温雪斌和时任财务总监关晓斌因未充分履行监督、报告职责,对公司在月度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填报不准确、风控指标超标等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出具警示函。时任总经理兼票据业务分管高管朱文瑾和时任票据业务部门负责人冯滋森因未充分履行管理职责,被要求接受监管谈话。此外,时任总经理兼票据业务分管高管赵卫星、时任合规总监张大威、时任票据业务部门负责人李鹏祥以及相关数据抓取人员高艳明,因业务数据报送不准确问题被出具警示函。

《告知书》中提到华林证券违反《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该条要求证券公司必须持续符合风险覆盖率不低于100%、资本杠杆率不低于8%、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净稳定资金率不低于100%等风险控制指标标准。

细究华林证券年报,可以发现,2023年其风险覆盖率和资本杠杆率有所上升,分别为342.97%和35.65%,较2022年上升了63.8个百分点和4.87个百分点。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却分别下降了11.31个百分点和16.10个百分点,分别为199.83%和153.84%。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主要用于衡量各券商的流动性情况,指标下降意味着公司短期抗风险能力的减弱。尽管2023年年报各风控指标数据仍然高于监管红线,但考虑到近期华林证券所面临的监管处罚提到此条文,不知是否曾在短期跌破过监管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告知书》中,违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3号)第四十四条被置于华林证券违规事项的首位。该条款专门针对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明确规定了自营证券总值与公司净资本的比例、持有单一证券的价值与公司净资本的比例、以及持有单一证券的数量与该证券发行总量的比例应当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这些指标的设置旨在约束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规模以及防止过度集中持仓,从而控制潜在风险。

但令人担忧的是,华林证券的自营业务似乎正在进行一场豪赌。

2024年一季度资产负债表显示,华林证券短短一个季度增加了60亿的负债,从2023年末的132.58亿元,激增至191.76亿元,增幅高达44.6%。这种激进的负债扩张策略,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负债的急剧膨胀,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的财务成本上升,侵蚀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尤其在市场行情不佳之时。

深入分析负债结构的变化,机构之家发现其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从2023年末的2.7亿元,暴增至2024年一季度的61.04亿元。与此同时,由于华林证券于2022年1月发行的2年期面值总额为10亿元的公司债券已于2024年1月25日到期并已经兑付全部本息,应付债券由2023年末的10.64亿元锐减至0.11亿元。这种负债结构的剧烈变动,其一反映出公司正在通过短期融资来替代长期债务,这种做法虽然可能暂时缓解资金压力,但也大大增加了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其二,公司的应付债券骤降至0.11亿元,且近期并未有发行债券的消息,表明其融资能力或受到了限制,对其未来的发展不利。

与负债端的激进相呼应,华林证券的金融投资资产在2024年第一个季度内由33.79亿元暴增至104.91亿元,增幅超过200%。如此迅猛的仓位提升,虽然带来了自营收入的增长(从去年同期的0.14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的0.56亿元),但也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经营风险。这种"赌博式"的投资策略,是否与华林证券董事长林立的个人投资风格有关?

林立曾因在2003年以5.2亿元拿下8800万股中国平安股份而声名鹊起,四年后这笔投资的市值暴涨至60亿元。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当时卖了手里几乎所有产业,包括航天立业华庭住宅写字楼和机场附近的楼盘,加上工业的利润,累计5亿多大手笔投资了平安”。这种重仓下注的投资风格似乎正在华林证券的经营中重现。然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冒险主义的策略是否还能奏效?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能简单复制。华林证券如此大幅增加投资仓位,是否充分评估了潜在风险?是否有足够的风险应对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密切关注。

人事频繁变动,合规风控岌岌可危

除了财务指标的异常,华林证券在人员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监管函明确指出,华林证券在人员任免及执业资格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小觑,因为人员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近些年,华林证券的人事变动异常频繁。仅财务总监一职,在过去五年里几乎是一年一换,先后有关晓斌、沈顺宏、朱松、卢小方等人上任。财务总监作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财务规划、资金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其频繁更替无疑会影响公司财务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每一位新任财务总监都需要时间来熟悉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频繁的人事变动可能导致财务管理出现空档期,增加财务风险。

此外,作为券商风险管理核心的首席风险官,在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都进行了更换。首席风险官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连续三年更换首席风险官,并不是一个好信号,反映出公司在风险管理上可能存在重大分歧。

实控人掌舵下的治理困境

华林证券近期暴露的问题,从风控指标的异常到人事管理的混乱,无不指向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作为一家上市券商,华林证券理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远远不够。

而根源,很可能源于华林证券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市立业集团持有华林证券64.46%的股份,而林立个人又掌控了深圳市立业集团99.9%的股权,使其成为华林证券的实际控制人。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加之林立长期担任董事长一职,极易导致公司治理中的"一言堂"现象。

林立作为"股神"的个人投资风格,在其早期创业阶段确实为其带来了可观回报。然而,将这种冒险主义策略应用于一家上市券商的经营管理中,其适宜性不禁令人质疑。华林证券近期的激进投资行为,以及此前大开大合的战略调整,都似乎印证了这一担忧。

2021年6月,林立曾以一封致全体华林员工的公开信,拉开了华林证券科技转型的序幕。华林证券随即展开了一系列互联网化转型举措:推行"部落制"组织架构,引进跨界人才,并收购互联网金融平台海豚股票。然而,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公司于2023年12月突然撤销了"部落制",显示出战略执行的反复性。

由于话语权的高度集中,决策执行效率自然高,这使华林证券公司能够大开大合且迅速地进行战略调整。然而,这种决策模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决策容易失去应有的谨慎性,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高度集中的权力很可能压制了公司内部的不同声音,使得决策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如此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内部监督与风险控制机制是否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从频繁更换的财务负责人和首席风险官来看,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