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中海外、“巴龙系”!青农商行的20亿借款能追回吗?
作者 | 李海霞
编辑 |付影
作为一家农商行,成立4年即成功登陆A股,青农商行(002958.SZ)曾被市场看好。
不过,近期与中海外房地产(青岛)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外房地产”)11.19亿元,以及与股东“巴龙系”8.76亿元的诉讼案件,让青农商行饱受争议。此外,2022年至今,青农商行收到两笔千万级罚单,暴露其内控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新领导班子将如何解决,青农商行资产质量何时得到提升与优化?
1
中海外房地产11.19亿借款能否追回?
5月5日,青农商行发布了该行薛家岛支行与中海外房地产(青岛)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的进展情况。
青农商行表示,该行已收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中海外房地产在2023年5月8日前偿还该行三笔借款,分别为1.1亿元、3.49亿元、6.6亿元,总计11.19亿元本金及利息、罚息、复利等。
青农商行对中海外房地产提供的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此外,中海外房地产母公司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外控股”)对以上三笔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对上述贷款,青农商行已计提了相应贷款损失准备。
这起案件源于5年前。
2018年4月18日,薛家岛支行与中海外房地产签订两份分别为5.3亿元、7.5亿元的借款合同;同年12月27日,双方又签订了两份分别为8100万元、6900万元的借款合同。之后,薛家岛支行分次向中海外房地产发放借款共计14.3亿元。中海外房地产以其不动产为上述借款提供抵押担保。
借款到期后,薛家岛支行为其办理了展期,中海外控股作为担保人签署展期协议,为展期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之后,由于中海外房地产未如约还款,青农商行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偿还剩余的借款。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王若琳表示,按照一般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由青农商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在法院的主持下,青农商行与中海外相关企业达成调解协议,法院据调解协议制作《民事调解书》。对于《民事调解书》确定的内容,中海外相关企业必须履行,中海外相关企业拒绝履行的,青农商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还款情况,王若琳律师表示,经在企查查检索,中海外相关企业已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推测青农商行追回借款的可能性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约定的最终还款截止日为5月8日,恰逢青农商行业绩说明会。有投资者问及中海外地产欠款是否已还。独立董事商有光表示,该诉讼如需披露的相关进展,青农商行将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与中海外地产的借款纠纷只是其一。上月末,青农商行披露的诉讼进展公告,让其与股东“巴龙系”的借款纠纷浮出水面。
2
与股东“巴龙系”合计8.76亿元借款未收回
青农商行成立于2012年6月,是在原青岛华丰、城阳、黄岛、即墨农村合作银行和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及青岛市联社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来。2019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A股上市行。
据2023年一季报披露的青农商行股东持股显示,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8%,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5%,分别为第一、二大股东,而“巴龙系”通过巴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巴龙国际”)和巴龙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巴龙建设”)合计持股7.16%,位列第三大股东。
企业预警通显示,巴龙国际和巴龙建设所持青农商行股份均处于轮候冻结状态。
据青农商行4月28日发布的诉讼公告显示,该行香港中路支行与“巴龙系”的两家公司巴龙建设和巴龙国际存在8.76亿元借款本金尚未收回。
其中巴龙建设涉及3.5亿元、巴龙国际涉及5.26亿元,青农商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偿还本金及逾期利息、罚息、复利等,并已对上述贷款计提了相应贷款损失准备。
涉及“巴龙系”案件是按照强制执行公证的程序处理的。王若琳表示,青农商行和“巴龙系”相关企业之前就是在公证处的见证下签署了还款协议,经公证处出具《公证书》对还款协议赋予了强制执行效力。“巴龙系”相关企业未按还款协议履行义务,青农商行便可依据《公证书》等,向公证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青农商行可直接依据《执行证书》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无需走诉讼的审判程序。
“巴龙系”是青岛赫赫有名的企业,创始人为昔日青岛首富姜俊平。
90年代时,姜俊平由服装和房地产起家,后续版图扩展到房地产、金融、食品、能源等多个领域。2009年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列239名,成为青岛首富。
2022年下半年,“巴龙系”暴露流动性风险,据《时代周报》报道称,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仅巴龙集团一家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就高达5.34亿元。姜俊平也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王若琳表示,巴龙系相关企业虽然目前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但公开信息显示是多个案件的被执行人,姜俊平持有的青农商行的大部分股权均已质押或被冻结,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逐渐暴露,推测青农商行追回借款的预期并不乐观。
对于青农商行发布的相关诉讼公告,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这是上市公司涉及重大事件与重大事项必须的信披责任,也是就自身运行状况、可能的风险向公众投资者的必要通报,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勤勉尽责的职责所在,至于对青农的具体影响还要看诉讼结果如何。
3
业绩“失速”、一年领两张千万级罚单,
青农商行新管理层如何应对?
巨额欠款难追回背后,反映出青农商行贷款业务出现问题。这从2022年,青岛银保监局给青农商行开出了两张千万级别罚单也能看出端倪。
2022年1月,青农商行就因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投后业务风险管控不到位、流动性资金贷款被挪用、房地产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等问题被罚4410万元。
8月,因存在公司类贷款风险分类调整不及时、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审慎等,青岛银保监局对青农商行罚没3087.27万元,对六名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罚款合计61万元。两笔罚单累计7497.27万元。
一年内连收两笔千万罚单,在柏文喜看来,这种问题一再发生,表明青农商行在合规管理、内控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缺失与不足,急需进行切实整改与完善。
对于上述罚单,青农商行表示,处罚相关业务主要发生在2020年以前,多数问题已经完成整改。该行以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持续深化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合规管理,促进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贷款业务违规,贷款难以追回下,青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
青农商行登陆A股后,2019年-2021年,该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46%、1.44%、1.74%。到2022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为2.19%,较上年上升0.45个百分点。
柏文喜表示,不良贷款率高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同时也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并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对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对于不良贷款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青农商行表示,2022年房地产市场及上下游仍处于调整期,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同时,2022年经济发展受多因素冲击,对部分行业和业务的资产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除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外,对公贷款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个人贷款受冲击较大。
翻看2022年报,青农商行公司贷款余额中,占比达35.73%的房地产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6.1%。
不良率攀升下,青农商行计提减值增长,业绩承压。2022年,青农商行信用减值损失超过47亿元,同比增长25.18%,其中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为45.99亿元,同比增长23.07%,拖累当期业绩下滑。最终,2022年青农商行实现营收99.44亿元,同比减少3.43%;净利润23.46亿元,同比减少24.11%。
柏文喜建议,青农商行应该加强合规管理,加强内控尤其是风险控制体系与制度建设,在努力降低不良资产存量的同时防止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以提升银行的总体风险管理和运营水平。
青农商行亦表示,将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信贷投放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力度,加大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力度,不断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夯实信贷业务健康高质量发展基础。
此外,高管层面,青农商行经历了一番人事变动。
2022年8月,青农商行原董事长刘仲生因超过任职期限离任,原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王锡峰接棒。
今年1月,行长刘宗波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及年龄原因离任,于丰星任该行行长。
新的领导班子给青农商行带来哪些改变呢?对于后续如何提升盈利能力,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加大支持普惠小微贷款及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降低长期负债成本,保持息差稳定。同时,提高中间业务盈利水平,提供非息收入占比,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2023年作为固本强基的一年,青农商行一季度收到了不错的成绩单。截至2023年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4632.46亿元,较年初增长6.54%;一季度营收26.72亿元,同比增长7.23%;净利润9.92亿元,同比增长6.14%。
此外,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不良贷款率2.09%,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7.80%,较年初提高20.17个百分点。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股份行,未来青农商行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你看好青农商行吗?评论区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