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滞后、前董事长被抓,豪尔赛的信任危机有多严重?
8 月 20 日,豪尔赛的股价迎来了一波下跌,截至当天收盘,报 13.49 元 / 股,跌幅达 2.67%。这一下跌并非毫无征兆,其背后是前一天晚间公司披露的一则重磅公告 —— 豪尔赛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戴宝林、戴聪棋、侯春辉、闻国平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公司及相关人员因信息披露问题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警示函》中明确指出,经查,豪尔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戴宝林因涉嫌单位行贿罪,已于 2025 年 6 月 19 日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公司也因涉嫌单位行贿罪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但令人震惊的是,对于如此重大的事项,豪尔赛并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一行为不仅违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准则,更暴露出公司在规范运作、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
北京证监局进一步指出,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中,公司及戴宝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十三条;戴聪棋(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侯春辉(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闻国平(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则违反了该办法第四条、第二十三条。依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豪尔赛及上述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将其计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同时要求相关方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 30 日内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面对监管部门的警示,豪尔赛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及相关人员高度重视《警示函》所指出的问题,将严格按照北京证监局的要求,认真总结、充分吸取教训。然而,市场对于这份表态的反应似乎并不积极,股价的下跌便是直接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豪尔赛首次因涉嫌单位行贿罪被推至风口浪尖。早在 8 月 8 日,公司就曾公告称,8 月 7 日收到了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检察院以涉嫌单位行贿罪对公司及前董事长暨总经理戴宝林提起公诉。
根据《起诉书》内容,2024 年 12 月 12 日,武汉市新洲区监察委员会便对时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戴宝林涉嫌违法犯罪进行了立案调查,并于当日对其实施留置。2025 年 4 月 22 日,武汉市新洲区监察委员会解除了对戴宝林的留置,但仅仅两个月后,在 2025 年 6 月 19 日,武汉市公安局新洲区分局便对戴宝林执行了逮捕。
事实上,戴宝林在此之前已经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辞任。今年 6 月份,豪尔赛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戴宝林的书面辞职报告,戴宝林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提请辞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总经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召集人、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不过,离任后的戴宝林并未完全脱离公司,而是受聘为豪尔赛名誉董事长。如今,这位名誉董事长因涉嫌单位行贿罪被逮捕并被提起公诉,无疑给公司的声誉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从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豪尔赛主要从事照明工程施工及与之相关的照明工程设计、研发、照明产品销售。但近年来,公司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8 亿元,同比下降 46.6%;归母净利润亏损 3371.49 万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 538.56%。营收的大幅下滑和净利润的巨亏,反映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边是信息披露违规引发的监管处罚和法律风险,一边是持续恶化的经营业绩,豪尔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是连接公司与投资者的重要桥梁,也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豪尔赛在重大事项上的信息披露滞后,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也动摇了市场对公司的信任。而业绩的持续下滑,则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接下来,豪尔赛能否按照监管要求完成整改,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以重建市场信心?在业绩方面,公司又将采取何种措施来扭转当前的颓势,摆脱亏损的困境?这些问题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市场也将持续关注豪尔赛的后续动态。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