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下滑超九成 传智教育放缓业务扩张步伐
营收下滑超三成、盈利下滑超九成,这是传智教育交出的2023年财报。4月19日,传智教育举办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针对业绩下滑原因作出说明。减少的学生人数、退租的校区和业务调整带来的资产减值,都成为传智教育业绩表现不佳的决定因素。下滑的业绩也导致传智教育2023年计划发行的可转债融资折戟。作为首个A股IPO上市的教育公司,传智教育近两年正完成从职业培训机构到学历职业教育学校的转身,但从业绩表现来看,兴办职教学校并未在当下为其带来更多盈利。对此,传智教育也表态将放缓业务扩张的步伐,同时进一步开源节流,提升运营效率。
营收、净利双跌
尽管身处职业教育利好赛道,但传智教育2023年的业绩却并不亮眼。财报显示,2023年传智教育实现营收5.34亿元,同比下降33.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2.98万元,同比下降91.26%。
针对下跌超九成的盈利表现,传智教育在业绩会上回应了四点原因,包括报名学员人数减少导致的培训收入下滑、退租校区及调整人员结构带来的利润缩减、信托产品未兑付的损失以及业务调整后的资产减值。
从财报来看,传智教育目前的营收主力仍来自短期培训收入。2023年,传智教育实现短期培训收入5.08亿元,占营收的95.08%。非学历高等教育收入为0.09亿元,同比下降51.22%,占营收的1.76%;学历中等职业教育收入0.05亿元,同比增长219.73%,占营收的0.93%。
在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看来,传智教育的业绩下滑释放出了IT行业人才需求变化的信号。从整个行业来看,IT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逐步放缓。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出现,低端通用型IT人才的工作正逐步被取代,岗位数量日益萎缩,这让传智教育在招生端面临困境,导致业绩下滑。
葛文伟认为,除了C端市场的招生下滑,传智教育在B端市场同样面临挑战。传智教育的B端业务目前为开办产业学院,当前情况下,地方财政预算收缩,对产业学院的投入也会放缓。
可转债融资折戟
从传智教育近两年的业务调整来看,开办学历职业教育学校是传智教育在职业教育赛道转型的尝试。2021年底,传智教育投资举办了宿迁传智互联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传智教育全资子公司大同好学申办了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
谈及传智教育近几年的业务动作,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分析认为,从职业培训机构到学历职业教育学校,传智教育对业务的选择也是出于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的考量。
于进勇称,如果仅面向C端进行招生和教学,长期持续的获客将成为难题。与其他培训不同,成人职业教育对同一产品的复购率较低,需要不断迭代产品。若是转型做学历职业教育学校,学历的支撑下招生渠道相对稳固,同时也能获得来自政府的支持,稳定性更佳。
实际上,针对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项目,传智教育还在2023年申请发行了不超过5亿元的可转债融资,计划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今年3月,传智教育发布公告称,因不满足发行条件,5亿元的可转债融资终止。
业绩说明会上,传智教育董事长兼总经理黎活明对此回应表示,2023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学员报名人数有所减少,公司业绩同比出现下滑。预计最近3个会计年度(2021—2023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将低于6%。由于这一变动,导致发行可转债事项不再满足发行条件。
开源节流优化业绩
无论是叫停的可转债还是下滑的业绩,学员人数的下滑都是传智教育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年1月,传智教育曾发布公告称,由于学员报名人数有所减少,公司决定放缓IT职业培训能力拓展项目和IT培训研究院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避免因校区快速扩张、研发团队人员大幅增加导致师资及各类教学、研发资源闲置,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从行业环境来看,多位从业者均认为,IT领域的人才格局将呈现“两极分化”特点,以数据标注为代表的低端岗位和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高端技术岗位,将是市场最需要的人才。
由此,葛文伟表示,若传智教育想实现业绩的突破和增长,需要向更低端领域拓展更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或是向人工智能领域拓展高端人才培训。若想要实现后者的效果,传智教育将面临人才、课程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财报显示,2023年,传智教育研发投入6346.43万元,基本与2022年度持平。课程设置上,传智教育已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同时,针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传智教育还开发了鸿蒙应用开发、集成电路应用开发(含嵌入式)和电商视觉设计三门新课程。
围绕如何提振业绩的挑战,黎活明表示,传智教育将继续采取开源节流的措施。开源方面,继续紧跟市场需求持续投入课程研发,同时加大线上投入,强化广告宣传。节流方面,传智教育也将视市场情况,决策是否对招生不及预期的校区缩减租赁场地面积或对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提升运营效率。
北京商报记者赵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