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启幕!汉威科技与您相约第32届多国仪器仪表展
7月31日~8月2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第32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原“多国仪器仪表展”)将于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预计将有来自10余个国家的400多家企业参展,专业观众将超20000人。各参展企业将同台展示自动化仪表及系统、过程分析、传感器、专用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解决方案,盛况可期。
据悉,国内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商龙头汉威科技集团,重点展示多系列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物联网智能硬件终端的新产品、核心产品,覆盖燃气、石油化工、钢铁冶金、船舶港口、半导体制造等行业的安全监测预警、流量计量、巡检、个人防护多元应用场景。
看点预告一:五大新品
高精度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采用MEMS工艺,自研芯片,自主可控,具有精度高、抗干扰好、电漂移小等优势,适用于航空航天、气象、石化天然气、工业控制、压力控制器、压力校验仪等行业。
半导体晶圆工厂气体检测仪: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低浓度检测等特点,主要用于半导体、液晶面板、光伏和电池制造等行业,支持上百种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的微小泄漏检测。
激光甲烷传感器(工业型):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具有精度高、体积小、性能稳定、寿命长、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石油化工、地下管网及天然气管道等的甲烷泄漏检测。
激光甲烷传感器(家用型):基于可调谐激光气体吸收技术(TDLAS),具有气体选择性强、无氧气依赖性、寿命长等特点,内置控温算法、温度补偿算法,可实现对甲烷气体的精确测量,是新一代高端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核心元件。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利用已有通讯光缆中的一芯光纤,可对防护区域沿线的人工、机械等工程施工作业以及蓄意破坏等第三方威胁行为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超前预警,1米高精度定位,毫秒级振动响应,秒级事件告警,适用于安防、石油、电力、电信、铁路等行业的故障监测。
看点预告二:多原理先进传感器
传感器是各类仪器仪表的核心元件,直接决定了各类仪器仪表的性能优劣。汉威科技集团在传感器领域有着完善的产业生态和领先优势,从材料到芯片再到传感器已实现自主可控。
本届展会,汉威将重点展示激光TDLAS、红外NDIR、红外热成像等光学传感器,半导体、电化学、超声波、柔弹性、MEMS、压力、流量、振动、倾角、IMU、温度传感器等一系列先进产品,涉及工业安全、设备健康管理、汽车、家电、医疗、航天、智能穿戴、人机交互等领域。
看点预告三:燃气安全监测
燃气易燃易爆且产业链长、用气场景复杂,其生产、输送、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燃气泄漏、爆炸风险,均需进行监测预警与巡检。汉威科技集团将重点展示激光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激光工业可燃气体探测器、激光遥测仪、WG系列气体检测仪等产品,覆盖家庭用气安全、燃气厂站、燃气管网等场景的可燃气体泄漏检测。
看点预告四:工业安全监测
石油化工、钢铁冶金、船舶港口等行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类可燃、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其进行泄漏检测。汉威科技集团将重点展示固定点式、线式、云台扫描式、光学成像类等“点线面体”气体探测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以及有限空间作业在线监控系统、工业火气报警控制系统等产品。其中光学成像类包含气云成像、声学成像、傅里叶成像等原理的多种气体探测产品(便携式/固定式),可以把泄漏气体的种类、浓度、方位等信息进行实时、可视化显示,广泛适用于各类工业场景的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检测。
看点预告五:边缘计算网关
网关是链接智能感知设备与物联网平台的桥梁。汉威科技集团Ai200系列新一代通用型边缘计算网关,具备强大的AI推理能力和边缘计算能力,配套祥云物联-边缘计算网关管理平台,支持容器管理、APP随需部署,广泛用于各种物联网场景,如智慧燃气场站、智慧园区、MES产线等。
看点预告六:多场汉威演讲
展会同期举办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大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四届全国仪器学科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等多项活动。届时,汉威科技集团将受邀出席多场活动并进行演讲分享。
会议论坛:城市燃气安全监测技术与仪器论坛
演讲主题:《感知创新技术,驱动城市燃气安全高效管理》
会议时间:7月31日13:30-17:00
会议论坛:先进传感器与应用分场活动
演讲主题:《微温场调控下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选择性增强研究》
会议时间:7月31日9:00-17:00
会议论坛:锂离子电池安全与测控技术分场活动
演讲主题:《传感器在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监测中的应用》
会议时间:8月1日9:30-12:00
值得注意的是,第32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自1983年起,已成功举办了31届,累计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企业,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以及展览会观众60余万人次。以汉威科技集团为代表的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企业将与行业专家学者形成产学研融合联动,共同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